大唐往事(266):苏定方功成名就,刘仁轨戴罪立功
相关推荐
-
刘仁愿平定百济国(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四)
唐高宗龙朔三年九月戊午(初八),熊津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等在白江打败百济残余部队及倭国援兵,攻下周留城. 当初,刘仁愿.刘仁轨攻克真岘城以后,唐高宗命孙仁师领兵渡海增援.百济王扶余丰从南方招来 ...
-
大唐抗倭第一人,一战打出千年的和平
唐 龙硕三年八月,百济百村江口年过花甲的刘仁轨与他身后百余条战舰即将遭遇来到这片土地上,四倍于己的敌人.刘仁轨率领的大唐水师,以碾压之势大败敌人,之前那支不可一世的倭国联军瞬间淹没在金属的碰撞和惨烈的 ...
-
战神苏定方:韩国至今有他的纪功塔和祠堂,大长今拍摄地因苏而名
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定林寺里,保存着韩国政府公布的该国第九号国宝.这是一个兴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珍贵历史遗迹,一座由花岗岩雕砌而成的五层石塔,塔高8.33米,俗称平济塔.或者百济塔. 不过这塔还有 ...
-
龙朔三年百济亡国之战考述
赵智滨 [内容提要]唐龙朔三年(663)六七月间,唐军孙仁师部大败倭军于百济故地古沙城附近.随后唐军孙仁师.刘仁愿两部与新罗军合兵,准备与倭济联军决战.为避免战事拖得过久,唐罗联军统帅采纳了刘仁轨颇具 ...
-
大唐往事(261):一只看不见的手,保护着刘仁轨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53) 显庆五年(660年),唐朝发兵百济,李义府先是给刘仁轨派了个'监统水军'.督运粮草的差使,青州靠着莱州湾,这安排也没什么毛病:第二步就比较狠毒了:'时未可行,义府 ...
-
大唐往事(264):刘仁轨说,现在动动脚就要做俘虏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56) 刘仁轨接下来讲了两条:第一敌人虽多,我们也不是没有机会.只要出敌不意,打个把胜仗还是有可能的.一旦打了胜仗,弟兄们精神振作,再向中央传递捷报,朝廷也愿意派兵增援. ...
-
“李勣奏报”“新罗档案”还是刘仁轨返京送史馆文书——有关《三国史记•地理志》“总章二年记事”来源的一...
"李勣奏报""新罗档案"还是刘仁轨返京送史馆文书 --有关<三国史记·地理志> "总章二年记事"来源的一个新推断 作 者 范 ...
-
刘仁轨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十四)
少府监裴匪舒是个天生善于做生意的人.有一次,裴匪舒向朝廷上奏,说如果把皇家马厩中的马粪向社会出售,每年可以增加收入约二十万缗.唐高宗听后有些心动,他为此问刘仁轨的意见,刘仁轨回答道:"利是很 ...
-
刘仁轨求见李治,见武则天卧室内挂满了镜子,一句话道出皇帝结局
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有过很多大作为和名言,他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 ...
-
刘仁轨设计复仇(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八)
刘仁轨在镇守洮河时,每次上书向唐高宗提出要求,多被李敬玄压制,因此对李敬玄心怀不满.刘仁轨知道李敬玄并无将帅之才,为了给他下套,他便上奏朝廷说:"镇守西境的重任,非李敬玄不能胜任.(西边镇守 ...
-
刘仁轨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八)
当初,刘仁轨任给事中的时候,因审讯毕正义的案子惹上了李义府,被贬为青州刺史.后来恰逢唐廷讨伐百济,朝廷命刘仁轨负责从海路运送粮食.当时天气恶劣不是出海的时机,然李义府催促他出海,结果遭遇大风,船翻人亡 ...
-
刘仁轨上高宗皇帝书(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五)
麟德元年冬十月庚辰(初六),检校熊津都督刘仁轨上奏说:"我观察留在这里戍边的士卒,疲惫瘦弱的多,勇猛健壮的少,他们衣服单薄破旧,一心想返回西边的家乡,而没有在这里效力的心思.我曾问他们:'以 ...
-
刘仁轨失利百济(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三)
起初,苏定方平定百济国后,留下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府城,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镇抚馀众.王文度渡海时去世,百济国僧人道琛.将领福信等人聚众据周留城,从倭国迎立原王子扶余丰,率兵围困刘仁愿镇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