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愿平定百济国(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四)

(0)

相关推荐

  • 大唐往事(264):刘仁轨说,现在动动脚就要做俘虏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56) 刘仁轨接下来讲了两条:第一敌人虽多,我们也不是没有机会.只要出敌不意,打个把胜仗还是有可能的.一旦打了胜仗,弟兄们精神振作,再向中央传递捷报,朝廷也愿意派兵增援. ...

  • 《隋唐系列》高宗为政十四:刘仁轨征服百济与留镇海东

    龙朔三年即公元663年春正月,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再次出讨铁勒反叛的残余,把他们全平定了. 正月十一(乙丑,通鉴作乙酉为误),朝廷任命司列太常伯李义府为右相,仍负责选拔官员事务. 二月,朝廷将燕然都护府 ...

  • 《隋唐系列》武瞾革命三:中唐名臣刘仁轨病逝

    光宅元年即公元684年十一月中旬,起兵反对武则天的徐敬业在下阿溪战败,并于十一月十八(乙丑)被部将杀害,于是扬.润.楚三州叛乱被平定了.十二月二十六(癸卯),太后武则天派人到单于道就地处斩了名将程务挺 ...

  • 龙朔三年百济亡国之战考述

    赵智滨 [内容提要]唐龙朔三年(663)六七月间,唐军孙仁师部大败倭军于百济故地古沙城附近.随后唐军孙仁师.刘仁愿两部与新罗军合兵,准备与倭济联军决战.为避免战事拖得过久,唐罗联军统帅采纳了刘仁轨颇具 ...

  • 刘仁轨失利百济(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三)

    起初,苏定方平定百济国后,留下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府城,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镇抚馀众.王文度渡海时去世,百济国僧人道琛.将领福信等人聚众据周留城,从倭国迎立原王子扶余丰,率兵围困刘仁愿镇守的 ...

  • 苏定方平定百济国(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一)

    百济依仗得到高丽的支援,数次侵伐新罗:新罗王金春秋上表向唐廷求救.高宗命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统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率水陆十万大军讨伐百济.以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之众配合唐 ...

  • 《隋唐系列》高宗为政十三:郑仁泰兵困风雪与刘仁轨击溃百济

    公元661年十月中旬,唐高宗李治派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鸿胪卿萧嗣业,右屯卫将军孙仁师分两道出讨入侵的铁勒人部落. 龙朔二年即公元662年春正月十五(乙巳),太府寺增设 ...

  • 李孝逸平定徐敬业(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九)

    李敬业起兵后,谋士魏思温劝道:"您以恢复李唐天下为口号,就应当率领大军大张旗鼓地前进,直奔东都洛阳,如此则天下人都知道您是志在勤王的,全国百姓就会四起响应.(明公以匡复为辞,宜帅大众鼓行而进 ...

  • 轶事二则之一(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四)

    杨元琰见武三思专擅朝政,便向唐中宗李显请求辞官,要削发为僧,唐中宗没有批准.敬晖听说这件事后对杨元琰打趣说:"要是我早一点得知此事,我就去劝陛下同意你的要求,剃光你颗胡人的脑袋,岂不是太妙了 ...

  • 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四)

    侍御史张循宪任河东采访使,有一次他遇上疑难之事无法决断,心中十分忧愁.于是张循宪就问他的下属道:"这个地方有没有什么杰出的人才,可以与之商议事情呢?(此有佳客,可与议事者乎?)"属 ...

  • 唐中宗赦罪突骑施(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四)

    景龙二年十一月癸未(二十五日),牛师奖和突骑施娑葛在火烧城交战,唐军全军覆没.娑葛乘胜攻陷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切断了唐廷和四镇之间的联系.取得胜利后娑葛派遣使者入朝上表,向唐中宗索要宗楚客的头颅.宗 ...

  • 孙万荣之死(资治通鉴卷二〇六之四)

    神功元年六月甲午(三十日),契丹孙万荣被家奴杀死. 孙万荣打败唐将王孝杰后,在柳城西北四百里处凭借险要地势筑城,留下老弱.妇女和所缴获的武器资财,派他的妹夫乙冤羽驻守.自己则继续率领精兵侵扰幽州地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