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保持你的好奇心

六一儿童节,感觉大人们比孩子还兴奋,早上吃早饭时,看着已经由一脸稚嫩的婴儿肥慢慢隐退成瘦长的脸颊的孩子,不仅感叹,好像还没怎么过六一儿童节,你就该长大了呢?
昨天在微信群,看到有人发一群群老爷爷老奶奶穿着白衬衣戴着红领巾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谣,一个个满面红光地朝前走着,靠近镜头都举起右手行少先队礼,很有趣,笑过之后,有点感慨,童年总是在逝去后显得格外的珍惜而欢喜。
儿童节只是一个节日,在几乎每天都是节日,物质和精神生活似乎都被填充的满满当当当的今天,让人内心充满期待和向往,非常庄重的仪式感,却是每个人内心最渴望的礼物。
好奇心,在我们逐渐长大,越来越适应自己生活的圈子时,慢慢地遗失。当然,大部分人是这样,我们当中,有人一直都保持着这份好奇心,好奇心,并不是很直观意义上的 对某事的一时新鲜,好奇或者八卦,而是对一件事情的本质有所探究,研究。

近来,越来越发现,那些拥有学霸称号,学霸性质的孩子,或者曾经是学霸的成年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普通的人,我们一般人不一样,站在非常科学的角度,对一个现象或者表象,利用实证,一步一步探索,将一个你有些琢磨不透的总是想也许就那样的一个现象揭秘出来。
龙应台先生,曾经被两个儿子吐槽过太过好奇,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大儿子安德烈也说或许就是这份好奇,让母亲成为这样一位作家,与众不同,语言犀利又精准,饱含深情又怀着大爱面对这个世界。
孩童时期,我们的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好奇心,小时候,家里刚有电视的时候,怎么都想不通,那个小人是怎么藏进去的,怎么把他喊出来呢。还有那个电灯,怎么灯绳一拉就亮了,你会觉得好新奇呀。三四岁时,特别奇怪天空怎么会有太阳和月亮,晚上,用手电筒举着朝向天空,被老妈训了好多次,问干嘛举着手电筒,回答道,我想看看天空有多高,老妈说,你看不到,别举了。问,那有多高?老妈语塞,随后说,问问问,这么多话。于是,话题终止。顺着好奇心,再去挖掘,或许我们中很多人可以成为科学家。可是,那个年代,一些些个可能会成为伟大科学家的梦想还在萌芽状态,就这么被我们忙着谋生的家长一巴掌拍死了。

但是,好奇心,即便是到了现在我们依然是可以拥有的,好奇心,在正念正气正道的辅助下,我们可以做成很多事,我们也可以因此成长为一个大方稳重,积极向上的人,或许,你已经三十几岁,更或者你和我一样,也到了不惑之年,还有你或者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别着急,你一样可以保持你的好奇心,对新奇事物的研究和琢磨,都会让你觉得自己还是那么年轻。
今天看到朋友转发的一个视频,64岁的环卫清洁工人,在马路上用粉笔写英文,他已经自己学习英文十几年了,家里老伴也不支持,但是他一直在学,把小学生扔掉的粉笔,英文卷子收起来,做题,然后自学,现在开始上英文课,这么一看,老大爷其实没有一点目的,就是觉得有趣,其实也是一种好奇驱使他这么坚持下来。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保持对新兴知识的好奇,保护好孩子们探求探索的心,也很重要,尤其当孩子问起你时,就算不知道也绝不要打击或者破坏孩子的积极性,鼓励他去探索,摸索。
六一儿童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