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伐蜀——东晋权力平衡再度被打破
相关推荐
-
为何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就再也没有伐蜀了?
诸葛亮是刘备成就霸业的最重要贵人.可以这么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三国时代的蜀国.西蜀建立以后,诸葛亮解锁了北伐模式,而六出祁山则就是他的代表之作.然而这位蜀汉名臣的伐魏事业却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无论在&l ...
-
司马懿最害怕的曹魏名将有两人,若这两人在,司马懿绝对不敢篡位
历史上有司马懿畏蜀如畏虎的记载,这说的是司马懿与诸葛亮对战时,因为害怕而不敢出兵与诸葛亮交战,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甚至自断后路,让魏军切断蜀军补给线,才引诱司马懿与交战,最终的结果就是司马懿大 ...
-
权力制衡,一正多副,各司其职,是预防一家独大的有效手段,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晋纪四(公元300) [事由]赵王司马伦假称 ...
-
简单中国史31:东晋的情况
317年,晋愍帝为前赵所杀,时在健康的琅琊王司马睿自立为晋元帝,以下即称东晋.晋元帝得立,依靠的是琅琊王氏的力量,所以重用王导为宰相,王敦掌兵权,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时的长江 ...
-
孔明死后,如果司马懿进攻蜀汉,将会面临灭顶之灾!司马家族完了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不幸病重,身死于军营之中.然而在诸葛亮死后,他的大敌司马懿却终身不再踏足汉中,进入川蜀之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事情绝对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公元223年,在刘备去世之后, ...
-
永和九年那场诗会
永和九年那场诗会
-
《司马错论伐蜀》原文及译文
`<司马错论伐蜀>选自<战国策·秦策>.前316年,秦王想利用巴蜀发生战乱之机,兴兵伐蜀,不料韩师侵犯秦境.他面对这种局势,举棋不定.文章就记述一场关于"伐蜀&quo ...
-
司马昭弑君夺权,出于政治目的的伐蜀因邓艾而变成灭蜀
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氏掌权,但不久司马懿病死,司马师接替了司马懿的权柄,把持朝政,因不甘被司马师摆布,魏帝曹芳企图发动政变铲除司马氏,事情败露之后,曹芳被司马师废掉,改立曹髦为帝,但在第二年司马师病死 ...
-
权力制衡,挑拨下属内斗,预防一家独大,权力平衡才能高枕无忧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魏纪四(公元234年) [事由]当初,蜀汉前 ...
-
司马错论伐蜀 刘向 〔两汉〕
古风藏书·古文观止·卷四·战国文·二 (古诗文网) 司马错论伐蜀 (选自<战国策>) 刘向 [两汉]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 ...
-
诸葛亮去世后,为何司马懿不趁机伐蜀,15年后才明白司马懿真高明
司马懿一生与诸葛亮有过两次交手,第一次是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也就是卤城之战,这一战司马懿被诸葛亮打得大败,损失折将,从此以后,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挑衅,不再出战,哪怕被自己的部下嘲笑为畏蜀如畏虎,司马懿 ...
-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终生不伐蜀?几十年后,司马昭说出真相
众所周知诸葛亮死于过度劳累.但诸葛亮死后,为什么司马懿没有一直没有伐蜀?这让人们很难理解.诸葛亮既然已经死了,到了最后,司马懿取代魏国成为了最大的赢家,那么司马懿断就没有理由不去讨伐蜀国,停滞不前,这 ...
-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立誓永不伐蜀?29年后,才知他老谋深算
司马懿,号冢虎.这个名号用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冢"在古意中指高而大的坟墓,老虎则是兽中之王,极其善于隐忍,悄悄接近猎物,一击必中. 司马懿也是靠着一个"隐忍" ...
-
伐蜀还是伐韩,秦惠文王的正确决定,秦统天下的第一节点
文丨南阁水哥 秦惠王,在整个秦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他是秦国历代国君中第一位称王的人.他用重刑杀死了商鞅,但又继承延续了商鞅变法之精神与内核,让秦国终于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而在制霸天下的道路上,一 ...
-
第67战:桓温灭蜀(2)中国史上最阴差阳错的一通军鼓!(万字长篇)
1000篇的文章里,通过每篇6500字的优质原创 逻辑梳理出真实的中国历史脉络 点击下方关注小吏 渤海小吏的封建脉络百战 1000篇的文章里,通过每篇6000字的优质原创,逻辑梳理出真实的中国历史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