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二:生于阮伙村的“水浒”原型英雄杨志
相关推荐
-
书法碑帖《杨执一墓志》考略
书法碑帖《杨执一墓志》考略
-
工地挖出“青面兽杨志”墓,专家解读墓志后,直言杨志死得好凄惨
青面兽杨志,相信许多的网友应该是蛮熟悉的,他是水浒108位梁山好汉中的一员虎将,影视剧中的<水浒传>其实许多都是虚构的,大量情节都是改编的,为此想要了解真正的梁山好汉,还是必须得看书籍才行 ...
-
北魏太原士族之崛起
太原士族历经魏晋百余年的发展,浸然坐大.然西晋永嘉乱后,衣冠南渡,颇有不得不如此者.'前考刘琨刺并与刘.石交斗之力量凭藉,固然有太原士族的踪迹,但是大族已经不是太原地区的支配力量,昭然若揭.魏 ...
-
出土唐人墓志与唐代政区地理的几个问题
马强 唐代政区地理资料主要保存在<唐书·地理志>.<通典·州郡典>.<元和郡县图志>.<唐六典>.<唐会要>等传世文献之中,今人辑佚的< ...
-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二(人物篇05): 生于下寨的“夜行将军”、“铁飞毛腿”金应敏
金应敏,男,原名金堤,1910年出生于滔河乡下寨村一个富户人家.1938年春,开封中文专科学校毕业.在开封上学期间受到了革命影响,思想进步,为人正直,被誉为"夜行将军"." ...
-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九:二迁三地滔河街
经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搬迁,滔河乡的街道更宽了,街灯更亮了,旧土木屋变成拔地而起的楼房,过去的小商店也已演变成几个大超市,人民更幸福了,心情更舒畅了.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九: 二迁三地滔河街 文/朱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四:发生周沟村的三次反夺权斗争
周沟村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情况比较复杂,虽然村庄已解放,但村政权还没有真正掌握在人民手里,群众有顾虑,工作难开展. 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四 发生周沟村的三次反夺权斗争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五:临河湾而居 靠水吃水的陈家湾村
陈家湾村位于滔河乡政府东约3.5千米处,上仓公路自西向东穿村而过.因村民居住在丹江河湾道处,又以陈姓居多,故名陈家湾. 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五 临河湾而居 靠水吃水的陈家湾村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八:文旅胜地清泉村
清泉村水资源丰富,五贵泉.鸡鸣泉.老龙泉.白马泉.吃水泉.鸭子泉.吸人泉,这么多泉到此处汇合.清泉村虽被周营河南北分开,但两岸均有渠水常流. 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八 文旅胜地清泉村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九:腊希华策反金仙洲
1951年,淅川县委组织部派张德娃.计士太,见到当时豫西南地下党负责人王锡章了解情况.王锡章当即手书:"腊希华同志为革命委身于敌." 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九 腊希华策反金仙洲 文/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二:双庙村:为党呕心沥血的地下党员王学夫
1947年12月18日,王学夫从湖北准备回双庙老家,发动当地群众,迎接淅川解放,途径滔河街时,不幸被滔河民团团长戚雨三发现,戚雨三连夜把他押解到县城所在的民团司令部.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二 双庙村:为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一:蔡家村:明清时期的中药材集散地
蔡家村有一个药庄岭,得名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8).药庄岭附近有一个黄龙庙,明清这里曾是商客云集的中药市场,因此香客不断,香火旺盛. 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一 蔡家村:明清时期的中药材集散地 文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三 万家岭村:曾受联合国关注的人畜用水困难村
万家岭属浅山丘岭沟坡地貌,山上没有水,沟里打井挖不出水,吃水问题困扰了群众祖祖辈辈. 滔河文化散文之二十三 万家岭村:曾受联合国关注的人畜用水困难村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