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开泰:愿闻病机何如3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
相关推荐
-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7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7 四诊合参的目的,在于防止就诊时症状群的观察失真和收集失偏.辨析症状则不同于四诊的收集症状和确认症状,辨的目的在于获取临床症状内涵的病机,不仅要明确具体症状的病机要素及其值的大小, ...
-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8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8 肌表的症状简称表症,内在脏腑的症状简称里症.表症"是机体在疾病状态下,经皮毛.肌腠.经络等外周组织所反映出来的异常感觉和客观表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表症泛指经皮毛. ...
-
“病”与“证”相关问题的文化分析2
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及其生存关系,有许多内容是不确定的.体质性格不确定,文化教育不确定,自然寒热燥湿的早晚微盛不确定,人生观念.生活状况和情感经历不确定,--.面对充满不确定的活生生的人,面对受自然环境. ...
-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10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10 7 症状群与证候标识 症状是单一的,证候标识一般是多个具有一定病机意义值的症状构成,这多个症状不是人为的组合,而是以病机为内在根据的多个症状群和,是生命自控调节机制在疾病状态下 ...
-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11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11 7.2 症状群的随机性 临床证候具有现代特征,中医辨症就是根据就诊病人存在的所有群和症状,结合具体的各种各样的时空条件,"无失气宜"地把握当时症状群的病机要 ...
-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2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2 在以后的历史中,虽然历代都有不少医家运用辨症求机逻辑方法进行临床活动,发展了中医的病机理论,开拓了病机逻辑的临床视野,使"辨症求机"的基本技能不断发展,确立了 ...
-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6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6 证概念和证与病的关系问题既是热点又歧义最多,不同立场证概念不同.证本质内涵不同,病证关系不同.其实,证概念形成于2000多年前,其含义在<伤寒论>十分清楚:⑴辨症结论 ...
-
《走进辨证论治》内容简介2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从症状到病机的逻辑规范,涉及了病位.病性.病邪等病机要素,到了<伤寒论>,张仲景不仅把病机性质的临床判断形式,概括为证候,而且病机要素发展了病种. ...
-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12
8 中医的病证关系及其逻辑误区 中医的证候,并非是症状的代名词,它和症状具有本质的不同,它们之间通过病机逻辑联系起来,是临床辨证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对象,概念位具有本质差异性,我们通过证候标识可以十分清 ...
-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1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1 --对辨证和辨症,病.症和证及证候标识的逻辑思考 前言 从历史角度看,"立足临床求病机,是中医认知疾病实质和发展的基线.从<内经>,到<伤寒杂病论&g ...
-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3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3 从古代的辨症状发展到今天的辨证,辨证成了概括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专门术语,反映了中医从理论走向临床和从临床走向理论的医学特征,不仅体现了中医的基本观念,而且体现了中医病机逻辑思维 ...
-
《伤寒论》病、证字再识及其证本质和辨病与辨症3
4 辨症是辨证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是从病的层次上升到证候层次 <伤寒论>辨的对象是症状,概括起来有两大的步骤:第一步,依据"××之为病"等病标识,对临床症状进行病标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