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养龟了,放归大自然能活吗?

在我国,放生活动由来已久。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到了先秦时期还有了正月初一放生的习俗。这确确实实也是延绵不断的精神财富,放生功德无量,现在的放生主流活动还是宗教放生,更是衍生出了放生党。而“龟”自古以来就有吉祥、长寿等象征意蕴,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放生物种选择的主要选择。

现在的一些放生活动和事件也不断冲上新闻,说什么把龟放水里,龟感恩舍不得,不想走,然后往回游。让人看了不由心生感慨“万物皆有灵性”。好家伙一看图片是只陆龟!类似于这种胡乱放生的新闻有很多,也不缺乏一些艺人在内。但这也侧面说明了目前人们对于放生的认知也仅仅只是狭隘地认为"放生"仅限于放走动物,但是又有多少人去思考过放生后能不能活这个问题?

在搜索引擎中搜索“放生”关键词,跳出来的90%都是宗教活动宣传,还有说抓了放生龟,所带来的恶果等等。放生有没有功德,抓了放生龟损不损功德这些暂且不论,在21世纪的新中国我们应该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科学才是。科学放生的方式是什么?就不能科学放生?可以,但这很难!你现在在公园池塘、放生池看到的那副场景,主要是因为可能有大规模放生,所以你懂的!

而佛教对于放生活动,还有着自己的一套程序。对放生的定义是救护那些被擒、被抓、将被宰杀、命在垂危的众生的命。而不是说跟人预定两只,特意买来去放生。然后放生的时候还要念佛经,什么什么的。没有参加过放生仪式,所以不是很懂。但也有看到说什么放生的时候跟观世音菩萨说自己姓名,意思就是告诉菩萨,我要放生了,你记得给我点福报。这种感觉就跟交易一样,可能只是部分信徒错误理解罢了。

当然,上面说的只不过是佛教的放生事宜。科学放归的定义是“适时适地实施野生动物野化放归,需科学规范。放归的动物能独立生存、融入生态系统,放归工作才算成功”。相比之下,放归人工饲育的濒危野生动物,更加考验人们的智慧。将人工饲育的野生动物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增加野外种群遗传多样性,是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恢复和重建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几十年来,针对不同种类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我国动物保护工作者探索出许多有效的野化放归措施和技术体系。比如,在大熊猫放归后,科学家通过音频颈圈、GPS定位颈圈等设备,跟踪和解读大熊猫的行为和声音,根据需要及时提供帮助。

参考我们所购买人工繁育下的宠物龟放归原因:

1、不想养了;

2、自己照顾不好,想放归野外;

3、负担不起;

主要还是这些原因,前段时间就有一位龟友跟我探讨这类问题,原因也是担心自己不能照顾好它,想将它放归大自然。说来也怪,自从那次之后,我总是会不经意间想到这类问题;“龟放生了,到底能不能活?”所以也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不去想还好,一想就会发现事情还真不少!我们熟知,外来物种不能随意放生。会给当地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性打击,身边的案例就不少:福寿螺、水葫芦、鳄龟、巴西龟等。但本土龟种就能随意放生了吗?不见得吧,人工繁育和野生背景下的龟类在遗传上早已有了很大的差异,曾经美国的钻纹龟历史事件就是很好的案例。

回归主题,“龟放归大自然后能不能活”?这个还真不好说,存活几率非常小,没有经过“野化训练”更加难活。在人工饲养背景下,龟可以不用担心没有食物吃,放归野外后能不能自主获取到食物就是一个问题。在野外也没有什么加温过冬,全部自然冬眠。外来物种不能随意放生是一个常识!但如果你还是执意要放生,我也阻止不了你。不管是外来龟种还是本土龟种,放生地点、水流速度、深度、龟的大小、会不会被人二次捕捉等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在野外会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种族优势”。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放生=杀生!

个人建议,既然选择了,请用心饲养。不管是本土龟种还是外来龟种,都请不要随意放生。更不要大规模放生!建议无害化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