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学》:吴昌硕和他的“吴派”
相关推荐
-
《吴让之印存》
<吴让之印存>为社西泠印社藏品,其印为魏稼孙所手抑,魏氏收藏金石文字甚富,精于鉴别,尤好集名人印作谱,当时名家多与友善,对赵之谦.吴让之刻印搜集尤勒,此册多为吴让之自用印,精品精抑,优美绝 ...
-
学术 | 五百年印章边款艺术初探(下)——韩天衡
五百年印章边款艺术初探(下) 韩天衡 四.印人倾诉于印款里的奇思妙想 印面唯枣栗之地,有作为的印人犹能小中寓大,尺水兴波,印款的篇幅远过于印面,聪慧的印人岂有不大做其文章而尽情发挥的?! 以窄义论之, ...
-
零基础学篆刻:吴昌硕的70年篆刻生涯
从吴昌硕14岁以后,他一辈子都在刻印. 他自己说:"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这也是我们能拿吴昌硕印谱当字典用的原因之一,因为他出版的 ...
-
民国“吴派”书法·吴昌硕“古朴苍茫,雄强奔放,率放不拘”
·晚清民国时期书法流派之吴派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 ...
-
细读《篆刻学》:深入理解了黄牧甫就是理解了“黟山派”
在介绍完"邓派"之后,邓散木先生开始转头介绍黟山派,这中间其实漏掉了赵之谦,因为先生将赵之谦简单地归入"邓派"印人了,实际上,赵之谦在篆刻史上的历史地位要重要得 ...
-
细读《篆刻学》:细说“歙派”
依照篆刻发展史的顺序,讲完明代需要加强记忆的就是这五个流派,即文彭的"三桥派".何震的"雪渔派".苏宣的"泗水派".朱简的"畸臣派 ...
-
零基础学篆刻:清代的第一位开派宗师——程邃
前面我们已经将明代的五大篆刻流派说了个遍,从这一篇开始,我们开始介绍清代的篆刻流派.任何一个流派都不可能脱离时代发展突然出现,所以我们要先复习明代的流派,温故而知新! 回顾明代五大流派 明代五大流派分 ...
-
学篆刻:吴昌硕还是黄牧甫?
谈起篆刻学习,篆刻名家陈巨来有一段话,值得学篆刻者参考:"无论读书习字,总觉后不如前:唯独治印,愈后愈佳.因近代时有古鉨出土,后人见识既广,借镜益多,艺之猛进,亦当然耳."(< ...
-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原图,学篆书的范本,吴让之吴均帖原帖高清
吴让之(1799-1870)清末著名书画篆刻家.原江苏江宁人,自父吴明煌起移居仪征,晚年流寓泰州.原名廷飏,字熙载,50岁后更字让之.攘之,号让翁.攘翁.晚学居士.晚学生.方竹丈人.言庵.言甫.难进易 ...
-
细读《篆刻学》:篆刻的“款识”
读<篆刻学>接近技法部分的尾声,是款识部分.款识如书法创作之落款,是篆刻创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一个人学会刻印,还不算是一个完备的印人,还得学会刻边款.老办法,还是原文照读,另加 ...
-
细读《篆刻学》:关于篆刻刀和“印床”
我们的细读<篆刻学>系列已经读到了全书的最后一章"杂识". 所谓的"杂识",邓先生有解释: 杂识云者,凡工具之选择,印材之判别,制泥拓款之法则,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