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何景《送卫进士推武昌(鄂州)》赏析
送卫进士推武昌
明代:何景

少年佐郡楚城居,十郡风流尽不如。
此去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
仙人楼阁春云里,估客帆檣晚照余。
大别山前汉江水,画帘终日对清虚。
[注释] ●卫进士推武昌:卫进士,生平不详。推,去担任推官,主管勘问刑狱的官。●佐郡:推官为佐职。武昌(鄂州)府在隋唐为郡,故称担任推官为佐郡。●十县句:十县,明代武昌府辖武昌(鄂州)、江夏、嘉鱼、咸宁、蒲圻、崇阳、通城、兴国州、通山、大冶等10县(州)。风流,指杰出的人才。●何须句:化用三国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是说武昌还是很好的地方。此句有劝慰卫进士安心立业之意。●仙人楼阁:指黄鹤楼,说明诗人在黄鹤楼上观看汉阳。●估客帆樯:“指商船的帆桅,汉阳的汉水岸边自古是避风港口,长江中来往船只均在该处停靠,因此汉江交流处总是帆樯林立。●照晚余:映照在晚霞的余辉里。●大别山:即龟山,又叫大鳖山,与武昌蛇山隔江相望。●清虚:清澈空明,指天空,也可指江天空旷的景色。

本诗虽为送别诗,但一扫常见的衰飒沉重之气,呈现出清丽明秀、空灵飘逸的美感。首联赞美卫进士少年风流、将官居楚城,是为了帮助他消除因离京外放而产生的失意。颔联劝慰卫进士应如天外飞雁,乐于长征,不必执念于京都之职,而应该随遇而安。
本诗运用想象(虚写)的手法,遥想武昌美景:黄鹤楼阁,高耸入云,欲与天上的仙境相连;夕阳余晖,洒照大地,帆樯片片,商贾如云。表达了诗人对武昌美丽、繁盛的景象的赞美。寓情于景。
描绘武昌美景,其用意在劝慰卫进士不必因外放而苦恼,清明秀丽的武昌之景足以洗涤苦恼,开阔胸怀,陶冶情操,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与关心。
用典。“仙人楼”化用黄鹤楼仙人驾鹤的典故,衬托出武昌城的出尘飘逸之感,扩大了诗歌的意境。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