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肝功能越来越差?主要受这5大因素影响!
肝脏对于人体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肝脏主导着身体的排毒和代谢功能,肝脏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有毒素和废物堆积,引起相应的身体异常症状。在患上严重肝病的时候,就会有各种并发症出现,因此有必要在早期保护肝脏功能,避免肝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哪些因素会影响肝功能?
1、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是生活中常见的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因为在长期工作或者是体力劳动的时候,都会有过度劳累的情况,这种时候会影响到身体的代谢能力,有大量的废物产生,但是代谢功能的负担较大,不能保证将所有的废物代谢出去。身体的代谢能力有限,在过度劳累的时候容易引发肝脏的问题。
2、喝酒
大量喝酒是常见的伤肝的一大原因,因为酒精会进入到肝脏之中,需要肝细胞进行代谢,大量的酒精不仅加大了肝脏负担,还会对肝细胞造成损伤,这也就是喝酒伤肝的原因。在酒精的双重作用之下,肝脏功能异常的情况会迅速发展,所以,很多患有肝脏疾病的人群都有喝酒的习惯。
3、胡乱使用药物
生活中有很多药物都是存在肝毒性的,这些药物在加大肝脏负担的同时会直接对肝脏造成伤害,这是一种非实质性病变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在短期使用药物后,肝功能异常的症状只是暂时的,但是如果依然没能改正药物的使用,这样药物的副作用会持续增加,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4、肝炎
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肝炎问题,每种肝炎都会直接对肝功能造成损伤,这种情况非常严重,尤其是乙肝或者是甲肝,这两种肝炎会导致肝脏疾病不断发展,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5、肝硬化
肝硬化问题是典型的影响肝功能的一种问题,在生活之中,肝硬化通常是由于各种慢性肝炎演变而来的,这是肝功能长期受到损伤,并且出现功能缺失情况引发的疾病,所以肝硬化是导致肝功能失常甚至肝功能缺失的主要原因。
肝功能受到影响的时候,通常会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改变,所以可以根据这种症状来及时判断疾病。各种肝脏疾病都相对危害较大,所以发现疾病的时候要进行早期处理,需要根据患者的状态以及病情来安排治疗方案。
按摩肝区强肝功能
老人可通过按摩肝区来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增强肝功能。
方法:将双手搓热后,用手掌推摩身体两侧缘,从上向下推擦10次,然后将手指略分开,从胸部正中向两侧沿肋弓推擦,做10次,最后两手交叉抱住前胸,左手在外。身体慢慢往左扭转,同时深吸气直到不能吸为止,然后缓缓吐气,身体回复原位。再换右手在外,身体往右扭转,每侧各做10次。
中医对肝功能的认识
肝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现概述肝的生理病理,肝所属的经脉,体表组织及络属脏腑,肝与它脏的关系。
一、肝的生理特点,五脏主藏精气,即生化和储藏气血,津液,精气等微物质。它们主气,主血,藏精藏神,各司其职。而肝主疏泄,分泌排泄胆汁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并不完全藏而不泻,可见肝的生理有它自己特点。
1、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藏血,即能藏有形之血,又能疏泄无形之气。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脏体阴的含义:一是指肝属阴范畴,肝位横膈下属阴;一是从肝的生理机能来看,肝为刚脏,以气为用,内寄相火,在六气中属风。所以在病理上易阳亢,化为火动风。临床上常出现头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抽搐,角弓反张等阳症。气属阳,阳主动,阴主静,所以说肝体阴而用阳。
2、曲折刚柔之性。肝属木,其气主升,主动。历代医家对肝的这一特性作了形象的比喻。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即是说肝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宛如春天的树木那样柔和舒畅,即富有顺其自然,遂其性能,不要违反其正常生理活动规律之意。肝为刚脏,即肝有勇猛顽强之意,谓之刚劲,故被喻为“将军之官”。肝虚可以引起疲劳,萎弱,说明其柔弱,故有“肝为罢极之本”之说。在正常情况下肝气升发柔和舒畅,即非抑郁也不亢奋,曲直刚柔维持平衡,若倾向某一方面即发生病理变化。
3、肝为血海,因为具有藏血的功能。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动则血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经。”肝脏是动静之变时有活动调节血液的功能,使之冲和达条。当机体状态改变时,人体各部所需血量发生改变时,肝脏贮藏的血液又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机体活动的需求,以达到的新的平衡.肝脏贮藏一定的血液养自身,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太过,以维持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这就是肝脏藏血含有贮藏调节之意。
4、调节气机。通过其疏泄功能来实现的。肝主疏泄泛指肝具有舒畅,开展调达,宣发,流通等综合性能。肝主疏泄,调节气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情志方面:心藏神,肝藏魂,心肝同属厥阴经,因此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与心有关外,与肝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肝疏正常,肝气升发即不亢奋,也不抑郁,气机调畅,则心情舒畅,理智清朗。故向有肝主谋虑之说。
(2)消化吸收方面:人体的消化吸收主要由脾胃所司,然而肝的疏泄是保证脾胃正常消化吸收的重要条件。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是通过脾胃之升降来完成的,而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脾胃的升降只有在肝的疏泄正常时,才能相对平衡。同时肝分泌排泄胆汁协助脾胃的消化吸收。
(3)气血运行方向: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以肝胆之气化以鼓午才能调畅。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心主血,肺气行血,脾统血,各脏的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保证气血的正常的运行。
(4)水液代谢方面:水液代谢主要由肺的宣发,肃降,脾的运化,肾的气化等共同完成。而肺脾肾三脏均赖气机的调畅方可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机的调畅又赖肝的疏泄是否正常,故肝能协助水液的代谢。
(5)妇女经事方面: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与女性生理机能密切相关。冲任二脉与足厥阴肝经相通,且隶属于肝,肝之疏泄正常足厥阴肝经经气调畅,任脉通,太冲脉盛,则月经应时而下,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
二、肝病的特点:肝在生理上有自己的特点,故在病理上也出现相应的变化。
1、情志失常为肝病的常见病因。
人的情志活动与肝胆有密切关系,其中以肝尤为密切。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调节精神情志,当人遇事不遂意,心情不畅,久处抑郁之中,则疏泄失常,气机不畅而致肝气郁结。肝为刚劲,如果暴怒则使肝之疏泄太过而致肝阳上亢,情志失常是肝病的常见病因。
2、易于郁结,上扰,横乘,生风化火。
肝喜条达最恶抑郁,受外界特异性刺激就使肝之疏泄失常,升发受阻,肝经气失于条达而郁结,肝为刚脏,其气主升,怒则气上,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扰,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土得木而达,肝疏泄失常,肝木过亢横冲脾土而致肝脾不和,肝气犯肾。仲景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为风木之脏,其气主升而用阳肝阳易于风化。《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内寄相火,以气为用,气有余便是火,故肝病易于化火。
3、肝气郁结是肝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肝喜条达恶抑郁,肝阳,肝风,肝火,肝虚,肝寒,而肝郁是肝病的基本病理变化,肝气郁结存在于肝病的各个发病阶段。肝气郁结,久则肝气化火致肝火上炎上扰;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肝不藏血,血不养肝,不能制约肝的阳气升腾而阳亢于上;肝气郁结,久则耗肝阴以致阳亢于上,阴亏于下变化肝风。由此可知,肝气郁结是肝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三、肝所属的经脉,络属脏腑及体表组织的关系。
中医认为肝通过其经脉与其它脏腑及体表组织紧密联系。足厥阴肝经过阴器,抵小腹,布胁肋,连目系,故肝经经气不舒,常见小腹痛,胁肋胀痛,两目胀痛。肝脏通过筋脉与胆腑相连,构成脏腑表里相结合关系,两者在消化功能及精神情志活动方面相互协作。胆汁由肝之余气而成,肝胆相济,则共处消化,勇敢乃成。肝为筋之宗,筋可运动的功能,有赖肝血的滋养。肝血充盛,则肢体关节才能运动灵活,强健有力。爪为筋之余,肝华在爪,肝血充足,则肢体关节才能运动灵活,强健有力。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肝主藏血,其经脉上连于目系,目者血脉之宗,故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肝血不足,则视物模糊,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目睛生翳,肝胆温热则两目发黄,肝风内动,则两目斜视。
四、肝与它脏的关系
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全清肃下降之令以乎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之质得以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具体说来:
1、心与肝:心主血,肝藏血,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运行。心血充足则肝血也旺。心藏神主血,肝藏魂藏血,血液是神志的物质基础,两者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心情舒畅。
2、肝与肺:肺气主降,肝气主升,升降得宜气机舒畅。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动。肺主气,血赖气推行;肝藏血,血为气之载体,气血在运行上是相互依托的,肺气足,肝血旺则血有所载,气有所行。
3、肝与脾: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脾得肝之疏泄,则升降协调,运化功能健旺。脾生血统血,脾运健旺,生血有源。且血不逸外,则肝有所藏,肝血充足则疏泄正常,气机调畅,气血运行无阻。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维持血液的生成及运行。
4、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肝血赖肾精的滋生,肾精亦赖肝血的补充,精血相互滋生。肝属木,肾水能涵养肝木,肝肾之阴息息相通,相互制约,协调平衡。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主疏泄可使肾气闭藏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也可助其疏泄不及。
5、肝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体的肝脏与大自然有相应的关系。《素问.金匮具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味酸,其类草木,其蓄呜,其谷麦。”《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又曰:“春三月,此谓发陈……逆之则伤肝”等,说明肝与东方,青色,风,春三月,鸡麦,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虽然是比较朴素和粗浅的认识,但有一定的道理。如肝与酸相通,补肝多以五味子,白芍等酸味之品,肝病人脸色多呈青色,肝病如风之多变,肝阳易化风出现一系列类似风之症,春天易发眩晕,胁痛,精神病等。
综合所述,中医对肝的内容十分丰富,别具特色,它是大量的生理病理和临床实践的观察中结合自然现象,加以分析出来的一种藏象概念。
一种快速恢复肝功能的纯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恢复肝功能的纯中药制剂,属中医药领域。
肝脏好比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在代谢解毒、胆汁生成、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和水、电解质调节中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肝功能检测是观察由于肝胆疾病引起血液生化改变的检查,可作为肝细胞损伤的一个指标,其升高的程度可能与肝细胞损伤或坏死程度有关如肝功能损害可导致蛋白质合成的量和质发生变化,只有在严重肝病或长期肝损害的情况下,才有明显的变化,在疾病导致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时,A/G比值即出现异常。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测主要有麝香草酚浊度(TTT)、谷丙转氨酶(GPT)、总胆红素(BIL)等,肝功能是否正常是决定肝病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辅助诊断依据。
众所周知,国内外治疗肝病的药物林林总总、纷纷杂杂,数量之巨,令人惊奇。就对肝功能的恢复方面,虽然疗效较好,但成本高、疗程漫长,尚未取得突破,迄今尚无特效药物和特效疗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祖国中医中药理论具体应用在肝病的临床治疗中,针对现有治疗药物之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恢复肝功能,且疗程短、成本低、生产工艺简便、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纯中药制剂及配制方法。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是共由六味中药组成,其中紫丹参60-80g、绵茵陈30-60g、佛手柑15-30g、黄花败酱草15-35g、引无15-25g、玄及10-30g。
本发明的上述药物组合物,按常规的药物制剂工艺,可制成任何一种适用于临床使用的药物制剂,如丸剂、片剂、散剂、汤剂、胶囊等,首选剂型为汤剂。如果低于配方中的低限值将达不到本发明的治疗效果,高于配方中的高限值将可能产生毒性副作用。
本发明是在继承祖传治肝秘方的基础上,又博采当今专家、名医亲献灵验方术,择其精华部分组成,弥足珍贵。方药配伍严谨、用法简便、疗效确切本发明对肝病患者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气短乏力、肋痛腹胀、口干尿赤、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有着极为显著的疗效。一般患者服用10-30天左右,肝功能的各项主要指标(GPT,BIL)即可恢复正常。对于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肝炎,特别是急性乙肝,一般在30天左右即可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HBsAg、HBeAg、抗-HBc转阴、肝功能正常)。经多年临床验证,本发明的总有效率高达100%。与国内外同类药品相比,具有极为显著的技术进步,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多级多路、整体调控的特色。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按一日服用量计算)紫丹参80g、绵茵陈60g、佛手柑25g、黄花败酱草30g、引无15g、玄及30g。
本发明的最佳制备方法①将上述药物干品按比例混合(玄及除外),一并粉碎成大颗粒状(粗粉),装入无纺布袋内,以热合机封好袋口。置于砂锅或其它煎药器具中,采用常规煎药方法,水煎2次,合并所得浸煮液后加入红糖15g左右,加热至沸,即为成品,约500ml左右。如使用“汤药宝”中药自动煎药包装机,其疗效更佳,且服用方便、保质期长,适于医院制剂室批量生产。
②将玄及干品粉碎为细粉,过100目筛,装人小塑料袋内包装,每袋重约10g。
服用方法汤剂每日3次,于三餐饭前30-60分钟分服,每次约服用170ml左右;玄及于粉每日3次,每次1袋×10g,可加入汤剂中同服,亦可间隔30分钟以温水调服。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恢复肝功能的纯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共由6味中药配伍组成,其中紫丹参60-80g、绵茵陈30-60g、佛手柑15-30g、黄花败酱草15-35g、引无15-25g、玄及10-3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恢复肝功能和纯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常规药物制剂工艺,可制成任何一种适用于临床使用的药物剂型,如丸剂、片剂、散剂、汤剂、胶囊等,首选剂型为汤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恢复肝功能的纯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最佳实施例中的中药配伍为紫丹参80g、绵茵陈60g、佛手柑25g、黄花败酱草30g、引无15g、玄及3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恢复肝功能的纯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最佳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恢复肝功能的纯中药制剂,属于中医药领域。它由紫丹参、绵茵陈、玄及等六味中药配伍组成,按照常规的药物制剂工艺可制成任何一种适用于临床使用的药物剂型。可在10-30天内缓解肝病患者的症状,并使肝功能的各项主要指标恢复正常。具有疗程短、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等特点。经多年临床验证,总有效率100%,与国内外同类药品相比,具有极为显著的技术进步。
警惕部分中药对肝功能的损害
肝脏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肝功能不全者应谨慎用药,对已知有肝毒性的部分中药或中成药,应尽量避免使用,如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的,应适当酌情减少药物剂量,同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密切观察肝功能的变化,以确保用药安全。常见对肝功能有影响的中药,介绍如下:
可致肝细胞损害的中药品种:
主要有黄药子(又名黄独)、苍耳子、千里光、鱼胆、雷公藤、棉花子、艾叶、蓖麻子、苦杏仁、蟾酥、木薯、广豆根、北豆根、砒石、苦楝子、石榴皮、地榆、密陀僧、黄丹、铅丹、铅粉等。其中苦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等煎剂如超量服用,可致中毒性肝炎,出现黄疸、肝肿大、肝区疼痛等症状。苦楝子所含的苦楝素、苦楝萜酮内酯可刺激和损害胃肠黏膜,过量吸收后损伤肝脏,并能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害,甚至休克和呼吸中枢麻痹。
密陀僧、黄丹及铅粉,系铅的氧化物。临床经常遇到因服含有密陀僧的偏方而中毒的病例。临床表现有腹痛、肝肿大,轻度黄疸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上升等,有的患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而住院。
可致使胆汁淤积型或混合型肝炎肝损害的中药:
主要有苍耳子、棉马贯众、黑面叶、蓖麻子、油桐子、望江南子、红茴香、金国榄、白花丹参等。部分药用植物种子中含有毒性植物蛋白,具有细胞原浆毒作用,如苍耳子、蓖麻子、油桐子、望江南子等。苍耳子主要成分有苍耳苷、苍耳醇、苍耳酯等,脱脂后水浸液可提出一种含有葡萄糖和鼠李糖苷样物质,具有毒性,可见苍耳子千万不可直接服用。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在多种相互作用下,易形成新的肝毒性物质的机会也相应增多,不仅达不到预期治疗目的,反而使病情加重,故应减少药量和疗程。慢性肝功不全时,易被肝脏摄取的药物清除率可降低50%,因此,剂量应减少一半。对某些新上市的中药制剂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总之,应警惕部分中药对肝功能的损害。
摘自《益寿文摘》 2012.09.05 叶乃卫/文
这些坑人的“养生知识”!医学上根本没有这些概念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信息,尤其是关于养生的知识铺天盖地。有的养生知识看起来很科学,其实是一个纸老虎,医学上根本没有这些概念,只是厂商的一种宣传手段罢了。这些坑人的“养生知识”要注意!
1、清宿便排肠毒能养生
某些广告宣称产品能清宿便、排肠毒。虽然宿便和肠毒词汇听起来很专业,但根本没有科学依据,是彻头彻尾的大忽悠。商家就是抓住消费者健康保健的心态,再加上不同人缺乏医学知识,会宣传清宿便来赚取利益,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没有宿便的说法。市面上所谓的清宿便产品中含有泻药,长时间用会紊乱胃肠道功能,引起大肠黑变病,使得肠道黑色素沉积,甚至会诱发肠癌。
2、酸碱体质论
网上流传酸性体质的人易患病。说体质分为酸性和碱性的,酸性体质的人群易患癌,只有保持身体碱性环境才能维持身体健康,不过这种酸碱体质论的骗局已经被揭穿。人体是复杂的系统,其实不能简单的分为碱性的还是酸性的,因为其中含有体液和小环境,常见的有血液、淋巴液以及组织液,还包括细胞内液排泄出的尿液以及汗液,也不能忽略被分泌出来的消化液等。体液有酸碱之分,如尿液一般呈现弱酸性、肠液呈现碱性的、胃液呈现强酸性,体液的酸碱度并不等于体质的酸碱度。另外,网上流传吃碱性或酸性食物能形成相应的体质、酸性体质会生病或治癌等都是错误的说法。
3、食物相克论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食物相克的情况,如菠菜和豆腐吃会引起结石、维生素c和海鲜一起吃会引起中毒等。其实食物相克的说法根本没有足够的实验证据,也就是说说法不真实也不存在,根本不靠谱。
4、血粘稠引起血栓
网上流传,血液过于粘稠会生成血栓,只有稀释血液,把血管疏通,才能避免出现心脏病。其实医学上根本没有血稠说法,这只是商家的一种噱头,千万不能上当受骗。血稠可以理解为血液粘稠,跟医学上的血液流变学概念差不多,血液流通速度、血液和血浆成分影响血液的高凝状态。并不是血稠就代表着血脂升高,会堵塞血管。医生根本不会依据血液粘稠度数值,评估患者患血栓的风险。做血液粘稠数值检查,也不能真实反映出患者血液凝固情况,更不能预测血栓生成以及患上心血管疾病风险。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人会通过注射剂疏通血管,稀释血液,其实这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温馨提示
关于以上养生知识不要再傻傻的被骗了,只是一些商家编出养生知识来获取利益。最近这几年辟谷养生受到很多人追捧,认为不吃肉蛋以及谷物,仅仅依靠喝水或打葡萄糖来代替一日三餐,认为这样能清理肠道和养生保健,其实这是错误的,非但不能养生,反而会扰乱胃肠道正常运转,引起胃炎或胃溃疡。
吃鸡蛋对心脏不好?你可能错了,关于饮食的5大谣言!
关于饮食和健康有很多不正确的信息,而且广为流传,很多人都相信。而且有时候这些信息也是互相矛盾的,让人很难知道该相信什么。想要改善饮食健康,选择正确的食物,需要多多了解,避免一些常见的饮食误区。
关于饮食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1、吃鸡蛋对心脏不好
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那就是鸡蛋会增加胆固醇,从而对心脏是有害的,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尽管鸡蛋中确实含有高水平的胆固醇,但是对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几乎没有影响,也不会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鸡蛋含有叶酸和健康脂肪之类的营养物质,可以起到促进心脏健康的作用。
2、脂肪对健康有害
脂肪有很多种,并非所有的脂肪都对健康有害。健康脂肪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对于身体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对健康有益,应该纳入到饮食中。多不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有助于减少体内有害的胆固醇并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机会。而含有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会增加患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的风险,要尽量少吃。
3、补钙只能喝牛奶
牛奶不是获取钙的唯一途径。喝牛奶不光可以补钙,还可以摄入卡路里,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但是需要补充钙的话,也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得。蔬菜,坚果,豆制品都含有大量的钙,比如菠菜,杏仁和豆腐等。经常吃这些食物不仅可以为身体提供所需的钙量,也可以补充其他营养成分。
4、吃红肉对健康不利
有很多种说法,比如吃红肉会损害健康,或者红肉会致癌等等,这些都是不准确的。红肉是否会损害健康,和吃肉的方法,以及肉的摄入量是有关的。红肉是蛋白质,铁和锌等其他微量营养素的极好来源,是非常有营养的。适度摄入红肉,可以促进健康。
5、喝咖啡对健康有害
咖啡是很受欢迎的饮料,但是有的人认为咖啡是很不健康的饮品,这其实是不正确的看法。咖啡有一些营养益处,富含抗氧化剂,有助于肠道健康,还可以让人摆脱疲劳。
关于食物和营养,存在着很多误解,有些是因为相关的研究是过时的,有些是以讹传讹。这里的一些关于食物的误区很多人都听说过,危害还是非常大的,不止会影响自己的健康,还会影响到家人的健康,因此需要多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