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对老子“有无”的研究,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相关推荐
-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第四讲读书笔记
第四讲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 内容提要:中国传统哲学对语言学采取的是一种轻视和不信任的态度,仅仅把语言当成工具,从来没有把语言当成世界的本体,当做'存在之家'.回顾传统哲学的核心术语可以发现:道家以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之一:魏晋玄学1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之一:魏晋玄学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封建庄园经济发展,士族门阀政治兴盛.士族们以清谈为时尚,玄学之风油然而生.玄学是士大夫们揉合儒道而形成的一种新思想体系 ...
-
王弼(三国著名玄学家,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
王弼(226-249年),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西北)人,三国著名玄学家,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 王弼出生于世代儒业之家,祖父王凯为著名文学家王粲的族兄,父亲王业为刘表的外孙,官至尚书郎.王弼聪颖过人, ...
-
新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70%的组成产生怀疑
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一直认为,暗能量占了不断加速膨胀的宇宙的近70%.多年来,这种机制一直与爱因斯坦在1917年开发的所谓宇宙常数有关,即一种未知的排斥宇宙的能量. 多年来,这种机制一直与爱因斯坦在1 ...
-
魏晋天才哲学家王弼《老子注》再注解之前序
观阴阳鱼的人序在前. 老子<道德经> 自古迄今,申发老聃道德之义者多矣.韩非子有<解老><喻老>:汉严君平作<道德指归>:葛玄<老子节解>. ...
-
38章上德不德篇王弼注老子道德经诗解 - 简书
琴诗书画关注 2019.03.19 17:55:39 38章上德不德篇王弼注老子道德经诗解 题文诗: 德者得也,至德不得,以无为心,以虚为主, 至虚至无,至始至幽,至实至有,不求而得, 不为而成,至德 ...
-
“薛定谔的猫”,打开老子“有无”转化的神秘钥匙
东方既白 著 由上一篇 "空城计"的案例解析我们知道,在万物"有无"的转换过程中,是应该存在某个关键转折点的,那么这个关键转折的具体标志是什么呢?本篇我们就借助 ...
-
王弼对《道德经》研究的开创性历史贡献
东方既白 著 那什么是老子所言的"无","无"又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呢?历史上魏晋时期的天才少年王弼对于<道德经>和关于"有无"的 ...
-
《道德经》读书笔记(11.3)——三国王弼篡改老子原著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 凿户牖(yǒu),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11章 [ ...
-
首个定量研究发现:网络世界里的多样性正在丧失
majer @ 2021.05.11 , 18:53 网络世界还在不断扩张--聚集更多的服务.更多的用户和更多的活动.去年,在".com"域名上注册的网站数量超过了15000000 ...
-
震撼研究成果:当今世界首要生存技能,学校竟然从没教过
"要想跟上2050年的世界变化,你不仅需要产生新想法发明新产品,最重要的是,要一次又一次地重塑你自己." --Yuval Noah Harari <未来简史>作者 每个 ...
-
人有无可能只活在精神世界?
插图来源于影片<冈仁波齐> 最佳生活方式是完全活在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脱离联系.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只有爱与美,没有恨与丑. 人有无可能只活在精神世界?具象来看当然不可能,人不可能脱离肉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