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溪:“忠”和“恕”究竟指的是什么?

(0)

相关推荐

  • 论语:奢则不孙,俭则固(7-36)

    孔子认为,"不孙"与"固"都是失德,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宁愿"固"也勿"不孙".这是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后世治国理政借 ...

  • 论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8-8)

    孔子有"六经之教",本章论及其三即"诗.礼.乐",看似教学之道,实则是论教化之道即为政之道,突出强调"诗.礼.乐"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

  • 刘中玉|从巫史到图史

    ◆ ◆ ◆ ◆ 从巫史到图史 --小议孔子时代图像功能的嬗变 ◆ ◆ ◆ ◆ 刘中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一 引言 形象记忆是人类早期文明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史前时代,在物质文化形 ...

  • 刘梦溪 | “忠”和“恕”究竟指的是什么?

    摘要 "忠恕"是贯穿孔子学说的一条思想主线."忠"与"诚"可互训,忠者必诚,诚者必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 ...

  • 刘梦溪:马一浮的“义理名相论” | 西东合集

    马一浮的<泰和会语>和<宜山会语>,是他1938年4月至1939年2月在浙江大学举办国学讲座的文字结集.所讲论的主要题旨为"六艺论".但<泰和会语&g ...

  • 【儒学研究】刘梦溪:孔子为何寄望“狂狷”?

    著名学者刘梦溪先生在<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一书中,对中国历代的"狂者"."狂者精神"以及国民性格进行了深入剖析.此为<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 ...

  • 刘梦溪 | 王国维为何放弃北大选择清华(外一篇)

    编者按:著名文史学者刘梦溪先生多年来研究中国现代学术史和学术人物,对王国维.陈寅恪两位学术大师用力尤勤.日前,刘先生将自己三十年来研究王陈的文章汇为一集,以<王国维与陈寅恪>为书名出版.本 ...

  • 刘梦溪|访学记情

    余英时先生(左)与刘梦溪教授1992年相聚时摄(刘梦溪提供) 一 记略 大约是四十年前的 1977 年或1978年,我第一次读到余英时 先生发表在香港<明报月刊>上的<近代红学的发展 ...

  • 刘梦溪 | 文化的张力:传统中国如何进入现代生活

    刘梦溪,原籍山东,生于辽宁.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1961级中国文学专业毕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艺术美学暨文学思想史方向博士生 ...

  • 刘梦溪:王国维的诸种矛盾和最后归宿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与21 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3年版): 又编入刘梦溪著<王国维与陈寅恪>(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0年11月版 ...

  • 刘梦溪:王国维的学术知音究竟是谁?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 1.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和王国维<颐和园词>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 赵元任,王陈关系最近 ...

  • 刘梦溪:文化的张力

    刘梦溪,著名文史学者,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1941年生于辽宁,中国人民大学1961级中国文学专业毕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中国文化史和学术思想史方向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