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八封信

清明:

“每个人生来都是君王,但大多数在流亡中死去。”

最近在读王尔德的书籍,也读了有关他的文学批评,一时之间很多东西难以接受,也又滞留心底。推翻一个人之前,所有的肯定都是否定的证据。好在王尔德先生毁誉了半个世纪,终于声名倒转。

王尔德现在已经是一种风格的象征了,对于文艺批评家来说,他象征的是19世纪的早起美学思想,对于自由主义来说,他象征的是维多利亚时代遭受迫害的同性恋人士,而在普通大众看来,他象征的可能只是一个百无禁忌的花花公子。

王尔德首先是一个颠覆传统的作家,他的这种颠覆性的基石不是声嘶力竭的呐喊口号,而是诙谐反讽的智性写作,他的写作同时具有机智和深度,但与现当代文艺批评家的克制风格不同的是,他偏爱一种夸耀张扬性的个性化写作,这种夸张放大了成为陋习中荒唐的一面,使虚设的社交前提和保守的艺术准则摇摇欲坠。

王尔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中自诩为煽动者,公然号召穷人去打劫或盗窃,说最有害的人就是那些努力行善的人;他又在《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中声称所有的艺术都是不道德的,所有的思想都是危险的。他呼唤个性,肆意嘲笑那些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教义的艺术和生活法则,这必然会令一些传统人士感到不知所措,他们中的君子或许只不过视王尔德的夸张为一种玩笑,他们中的小人却不免对这个洋洋得意的才子怀恨在心

然而王尔德却从来不是一个开玩笑的人,他的那些一度看上去有些乖僻的美学观点,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成了经典之说。王尔德是最早认识到词语在写作中真实地位的人物之一,他说语言是思想的母亲,不是思想的孩子。他还是最早强调批评精神和自觉写作的人物之一,他认为批评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他曾经说过“正是批评的才能创造了新形式”;每一个产生诗歌的世纪都是一个人为的世纪,在我们看来某个时代里最自然、最简朴的作品,始终只是最自觉的努力的结果。所有杰出的虚构作品都自觉的,经过深思熟虑的。

王尔德反对19世纪泛滥的现实主义,他相信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这倒并不是说他的写作前提就是要脱离现实,他只是比他的同时代人更早意识到写作技艺的重要性。在《谎言的衰落》中他比较过几个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家,包括巴尔扎克、莎士比亚和左拉等人。他对左拉显然没有太高的评价,“左拉先生的《酒店》和巴尔扎克的《幻灭》之间的区别,就是缺乏想象力的现实主义和虚构空间中的真实之间的区别”。莎士比亚虽然为王尔德所爱,但他也偶有责言,“莎士比亚无论如何算不得无缺陷的艺术家。他太热爱忠于生活的直接体验了,而且借用了生活本身的表白方式。他忘了,艺术一旦放弃虚构手法就等于放弃了一切”。

在王尔德的一生中,最富悲剧性的就是他曾把许多精力花费在与道学家的论战上,他写《笔杆子、画笔和毒药》是为了强调一个罪犯也可能同时是真诚的艺术家,“内在美德不是艺术的真正基础”。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强烈的个人主义形式,在对美的膜拜中,完全没有心智健全可言。然而有时他终究不免悲叹,社会常常宽恕罪犯,但从不原谅梦想家。事实上,和鲁迅一样,这些论战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他的创作才能,而且比鲁迅更为不幸的是,王尔德最终被他那个时代的道德论调彻底摧毁了。

人生有两个悲剧,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王尔德富有过人的自信和天赋,虽然他的晚年极为潦倒,但他的艺术成就仍使他成为世界经典的艺术家。他创作了9 篇童话,结集为《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和《石榴屋》两部童话集。1895年5月25日,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因为“与其他男性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而被判处两年徒刑。1900年王尔德因脑膜炎于巴黎的旅馆去世,终年46岁。1909年,王尔德的遗体移灵到拉雪兹神父国家公墓,长眠至今。

“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病态的目标,虚假的理想。活着,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道林格雷的画像》

“很多东西如果不是怕别人捡去,我们一定会扔掉。”——《道林格雷的画像》

“请把你的心给我,与我为伍,这个世界太残酷了,我有些害怕。”——《渔夫和他的灵魂》

(0)

相关推荐

  • “虚构作品”罗兰•巴尔特

    来源:<周末画报>,作者:思郁 罗兰·巴尔特有张正在点香烟的照片很有名:白色风衣,灰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偏分头,前额丰满,眼帘低垂,眼眶有化过妆似的黑晕,嘴中抿着一支香烟,神情专注地盯左 ...

  • 李音:文学与现实、乌托邦、异托邦:论中国当下小说的一种后现代状况

    (本文原著<文艺报>2018年11月23日,转载自"保马"公众号!) 上个世纪中叶,马歇尔·麦克卢汉对人类文明做出了一系列地震级的预言,电子媒介使信息瞬息万里,全球事件 ...

  • 第一百二十四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四封信

    清明: 克韦多的<卡斯蒂利亚的缪斯>第二卷有这样几行诗: "坚强的灵魂痛苦地反省, 大量的工作繁重而艰辛, 但压不垮高傲的脖颈." 一个常常思考的人,会在不幸的完美.精 ...

  • 第一百二十五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五封信

    清明: 今天打电话回家,照惯例以为会听到母亲的声音,但还是在听到父亲的语气时候嗯了一声.开篇父亲就问我吃饭没有,我说早就吃了.然后话茬不知道往哪接了,两个人沉默了几秒钟.我问母亲去哪了?父亲慵懒的语气 ...

  • 第一百二十六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六封信

    清明: 时间是什么?你们不问我,我是知道的:如果你们问我,我就不知道了. 现在我对时间是无可奈何的感到茫然,光阴就在某些东西已理我远去的时刻消逝,月亮在动,云也飞,我在走.过去的一小时的谈话,我正享受 ...

  • 第一百二十九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九封信

    清明: 小时候学象棋,在父亲的教导下知道了些许走法,马走日,象飞田,卒子过河不后退,车横冲直撞,大炮要炮台,士护帅旗螳臂当--,第一个下棋的对手自然就是我的弟弟,可知那时输赢不定,常常为了一个子的事情 ...

  • 第一百二十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封信

    清明: 好像这些年过去了,树木丝毫没有长进,建筑还是老旧风格,彼时跳跃而够不到横梁的年纪,想必现在轻轻松松就可摸到.四合院在商品房和建筑中间挤得快要发疯,年轻的孩子们呀,依然以昂首阔步的姿态,眺望栏杆 ...

  • 第一百二十二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二封信

    清明: 人活着得争一口气,何况在人口密集的今天. 热带雨林树木都很高,树与树之间疯狂的压榨和挤压彼此的生存空间,就为了呼吸那么一口氧.所以有的树冠高耸林立,有的矮小低垂.那些树木不仅上层空间不放过,而 ...

  • 第一百一十八个故事——致清明的第十八封信

    清明: 早上我又在看清晨,云朵要和云朵拥抱,风在和风缠绕,只是看着这样的阳光,就再喜欢不了阴天.但雨总归要下,花和叶子也要掉,如果不能带着狗尾巴任由自在的摇摆,又怎么低头乞怜眼神无辜的自我安慰呢.好在 ...

  • 第一百二十一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一封信

    清明: 我决定认真给你写信 请原谅不成行的诗句 这是我偷懒的一种方式 只有在思想开始萌化的夜里 漫天星盏都无以照亮的黑暗 即使在最烦人的时候 我也不对命运扮苦脸 任何人都无权要求我 在任何时候都要眉开 ...

  • 第一百一十四个故事——致清明的第十四封信

    清明: 夜,悄然拉开了帷幕,窗外,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细雨.安静的坐在流年的角落里,听雨儿轻轻的敲打着窗棂,那叮叮咚咚的声音宛若是一位美丽而多情的女子缓缓的拔动着琴弦,时而温柔,时而缠绵,倾诉着满心满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