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工回家的人很少坐大巴了,是什么让金饽饽成了烫手山芋?

还依然记得在05年的时候,我在外地求学,到了年前放假,为了回一趟家,那种痛苦可谓是跋山涉水。背着沉重的包奔赴汽车站,那时候火车车次还少,高铁更没有,只有坐大巴回家。冬天很冷,坐车的人很多,而我就是其中一个。

回家的人很多,所以大巴车开过来开过去,都是在路上,车站里根本就没有车。在寒风中等待,挤成一团。很快,大巴车来了,坐车的人都向前挤,我也拼命向前挤,由于拿的东西多,当我快大巴车门口的时候,背包失衡,我被他们挤倒在地 。那是我坐车,最痛苦的一次。当时就感慨,为啥回个家就这么难。

时间晃十几年过去了,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上到春节了,如今打工一族也要回来了,以往的大巴车人满为患,今天却很少有人坐了。他们的出行方式,慢慢的转向了火车或者自驾,尤其是高铁的遍地开花,更是成了他们回家的首选。

以前的豪华大巴车也从金饽饽成了烫手山芋,坐车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也只有到了春节的时候,买着到火车票了,才会选大巴。

大巴客车的没落,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安全问题,冬天雾霾严重,下雨下雪路滑,长途行车不太适合。再加上打工挣点钱,出行方式增加,也不必为了回家而冒险了。中间有一个重要区别,大巴车可能会晕车,高铁不会晕车,从乘坐舒适性的角度来看线路重合时自然首选高铁。这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受益的是消费者。

纵观这几年,公路客运市场萎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铁、城铁、快线等等,取代公路客运,是未来趋势,不可能被改变。

“强制休息”的推出,更是让坐车人少之又少。全国各大服务区看看,旅客们是如何度过这几个小时的,夏天的蚊虫冬天的寒冷还时不时的雨天,全国没有一个服务区能合理安排滞留的旅客,哪里有合理化、人性化?人在凌晨二点以后容易犯困,强行停车休息的规定也是正确的,但让坐车人深受折磨,本来能提前回家,但因为夜间禁行,不得不停下挨饿受冻。如今高铁发展迅速,出行或回家,长距离的,大都远离了大巴,而选择火车。

冬天停在服务区客人冻得半死,司机被冻的瑟瑟发抖坐在方向盘那里,渴望真的能休息,客人上下走动,孩子的冻哭声…夏天,车厢里都是难闻的气味,到处是蚊子叮咬…那种煎熬,体验过的人坐过一次,就不会选择坐第二次。所以夜间大巴必须停车休息,也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棵稻草。

私家车的增多,拼车回家也成了出行新方式。春节快要到了,你呢,准备选择哪种方式回家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