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所安:我终身用‘中国文学研究’而不是‘汉学’来自我表述
相关推荐
-
杨括:秋水为鉴——读田晓菲《影子与水文:秋水堂自选集》
哈佛大学教授田晓菲是"神童"也是"才女",我闻名已久:近将其新书<影子与水文:秋水堂自选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拜读一过,果然名不虚传. ...
-
戴文静||《文心雕龙》元范畴“文”的英译变异现象研究
<文心雕龙>元范畴"文"的 英译变异现象研究 戴文静 [摘 要]"文"是中国文学观的核心概念.本文以<文心雕龙>海外汉学的言述场域为背景 ...
-
文本细读:一种深度理解诗歌的方法
摘 要:细读文本,就是从文本内部理解一首诗作及其涵义与价值,是深度理解诗歌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以台湾著名诗人痖弦的名作<上校>为个案,探讨文本细读法在中国现当代诗歌阅读领域中的实践. ...
-
从文本细读中探寻诗歌的奥秘
诗歌选本,有助于我们在诗海中快捷阅读到好作品.当下众多的年度选本,大都是由编者从当年文学期刊中选取,一人一首代表作.好处是充分体现了编者的立场和审美,难处在于这种选本对编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只选取一 ...
-
我读现代诗[附推荐书单](3)
我读现代诗[附推荐书单](3) 三:理论 我最早留下深刻印象的现代诗理论研究是谢冕.孙招振.徐敬亚等先生支持.评析朦胧诗的文章,特别是谢冕富于激情,文字优美,评述又多有新意,加深了我对现代诗歌的理解. ...
-
链接中国:在澳洲研究汉学 ——邓肯教授访谈录
" 人物简介 邓肯(Duncan Murray Campbell),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会员,新西兰汉学家和翻译家.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汉学系教授,现任<新西兰亚洲研究 ...
-
独家 | 日本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权威藤井省三教授访谈录:文学是支撑民族国家的一种精神制度
编者按 本文系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多语种主任冯海鹰教授采访日本东京大学中国文学系藤井省三教授的访谈录.冯海鹰教授应藤井教授要求将此次访谈翻译成中文,以期更多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年轻人能够与藤井教授在中国 ...
-
翻译与研究:站在中国文学研究的前沿 ——伊维德教授访谈录
人 物 简 介 伊维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兰的达伦(Dalen),在荷兰莱顿大学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学.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北海道大学和京都的人文科学研究所以及 ...
-
“意法论”:中国文学研究再出发的起点
摘要:"意法论"是中国文学批评传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批评方法,虽然这一概念出现在明代,至清初由创作论转移到批评论,但它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儒家和佛教经典解读的基础,以及文学批评史上对& ...
-
我说 | 张伯伟:“意法论”——中国文学研究再出发的起点
张伯伟:"意法论"--中国文学研究再出发的起点 "意法论"是中国文学批评传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批评方法.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伯伟在<"意法论&q ...
-
中国文学研究
作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吸引他们目光的还是萧红以"细致的观察力和越轨的笔致"写出来的那一部部表现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力透纸背&qu ...
-
张晓兰:哈佛及海外汉学家中国文学研究何以卓越之我思我见
哈佛汉学家的中国文学研究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如哈佛大学东亚系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教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曾被认为是国际第一人.王德威教授师承夏正清,得到了很好的学术训练, ...
-
钱钟书(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 ...
-
海外中国现当代研究||陈晓明:重新想象中国的方法——王德威的文学批评论
作者简介 陈晓明,男,1959年2 月生,福建光泽县人.早年有过知青经历,1978年春上大学(77级),后读研究生(1983年),期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职业.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 ...
-
葛浩文研究 ||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推手——葛浩文
[作者介绍] 张继光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徐州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翻译学博士生,某外语类CSSCI核心期刊审稿专家.研究方向:语料库翻译学,中国文学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