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聊聊“天价岩茶”

《1》

最近,主管部门对“天价茶”的整顿力度不小。

圈子里朋友的谈资也基本上都围绕着“天价茶”这个热度高涨的话题。

过去,出门遇到朋友打招呼,一般都问“饭吃了没?”

现在,则是“你的天价茶下架了没?”

自打天价茶冒尖时起,爱茶的圈子里就一直在关注岩茶市场的动向。

虽然茶友们嘴上说着“岩茶卖这么贵太坑”,暗地里骂着商家无良,却难以抑制内心深处对天价茶的景仰之情,但凡邂逅了一泡天价茶,必定各种狂拍狂炫,在朋友圈、微信群里疯狂晒着自己与各种天价茶的合影。

这些行动,在引发深思的同时,带动了天价茶的热潮。

毕竟,黑红也是一种红!

我还记得一斤40多万的岩茶横空出世时,我们就是在朋友圈刷到的。

那天下午,大家不约而同齐刷刷晒出这款天价茶,当时确实有一种原子弹在茶圈里炸开的感觉。

这股像过年一样的气氛,持续了挺长一段时间。

这位天价茶鼻祖级别的人家门槛都要被踏破了,每个人到他家里一睹这天价茶风姿后,又来一波朋友圈炫茶,于是,他和他的茶在朋友圈里一直保持着存在感。

当时李麻花带了一泡这款天价茶回到福州,约了朋友喝茶。

结果朋友一激动,在一个茶友小群里秀了下,最终群友们蜂拥而至,把一间小茶室塞得满满当当,据说还有人专门请假来喝这泡茶。

李麻花原本想撇开那些哗众取宠的外衣,只约三五个资深岩茶友人一起看看这泡茶品质究竟如何。

却不想,又为它助推了一波人气。

《2》

当时,隔了一段时间再去武夷山,发觉大家讨论的话题不是这40多万的天价茶,而是某某人在设计泡袋,要做一款88万的茶。

再隔个半年,一张“上海茶友岩茶采购清单”在茶圈引爆,大家都在疯狂转发,引起一片哗然。

因为是黑底白字,这张清单也被人称作“黑榜”,上面赫赫然罗列着几十款天价茶,从十几万一斤到几百万一斤不等。

这些岩茶贵到离谱不说,却仍然有众多茶客以喝到过“黑榜”上的天价茶为荣、诸多茶企、茶商以没有进入这个榜单为耻。

茶商们特别担心因为定价便宜,而被客户诟病没有高端茶、没有名气、不够格。

看完这个榜单,我们惊觉这短短时日,天价岩茶竟俯拾皆是。

而这还只是明面上的,那些不知名的,或者还在酝酿中的天价茶还不知道有多少正待破土而出。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无论在财富积累还是在品牌运作上,很多人都尝到了天价岩茶带来的甜头,再让茶农、茶商们沉下心来卖利润小的平价茶,他们就显得心有不甘。

《3》

从这几年来看,天价岩茶的势头愈演愈烈,不仅茶企、茶商接连推出超过10万一斤的岩茶,连茶农家里都能拿出一两款天价茶。

我问相熟的茶农,“这么贵的岩茶能卖得动吗?”

茶农说,“定到十几万、几十万一斤的岩茶就不是为了卖,甚至要打上‘非卖品’的标签,告诉客人一泡几千块,他们来了随手送几泡,我们双方都有面子。”

我又问,“如此定价有什么根据和凭借吗?”

茶农说,“这需要什么依据啊,大家都闭着眼睛随便定价,互相攀比,越高越好,不过最好要起个另类的茶名,能够震慑住别人,让客人看着云里雾里,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了。”

也是,袋子上写了马头岩肉桂、水帘洞肉桂,甚至牛栏坑肉桂的岩茶,在无法法自圆其说具体出身的情况下,就卖到了天价。

毕竟每个山场的价值摆在那里,定价离谱倒不显得吃相难看。

何况那些原本就冲着把茶价定到贵到离谱的主,更是怎么惊世骇俗怎么来。

单是名字,就花样不断。成语演变而来的四字茶名漫天飞舞,其中不乏恶俗、粗鄙之词。

这种起名方法,妄图娱乐大众,却把自己整成跳梁小丑,把茶圈搅和得乌烟瘴气。

《4》

说起天价茶,最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它背后阴暗的一面。

茶圈里流行一句话,“买茶的人不喝茶,喝茶的人不买茶。”

要问这些天价茶有没有销路,细品一下上面那句话便能明白,天价茶有它特定的消费人群,而它们背后连接着的是无尽的堕落与贪欲。

记得我曾经参与过一次“名媛茶聚”,那些对岩茶的香气、滋味一窍不通的富太太们,却能细数出好几个岩茶品牌,尤其对那些超过10万元一斤的天价茶叶产品如数家珍。

因为她们与天价茶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多。

夫家的公司每年都要采购不少天价茶,她们说,只有这样的茶才能送得出手。

有时候,客户也会点名要某款茶,基本都是市面上流行的高价茶、天价茶。

出去茶聚时,她们精制的名牌包里也会放几泡天价茶,等她们把这些茶拿出来摆放在茶桌上时,我内心一阵感慨,曾几何时,岩茶也会继服饰、珠宝、车房后,成为她们炫富的工具和手段。

《5》

自始至终,村姑陈对天价茶是不屑一顾的。

岩茶能在市面上掀起一波热潮,得到茶客们的抬爱,茶农、茶商们应该要感恩涕零。

作为回报,他们应该生产制作出更多适合大众品饮的高品质岩茶,投入市场才会。

而不是如此肆意哄抬茶价,让真正喝茶人望洋兴叹。

换位思考一下,岩茶价格一再被炒高,天价茶层出不穷,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也许不值一提,但是就那些工薪阶层来说,买点茶喝、送个茶礼还要勒紧裤腰带精打细算,长此以往,他们迟早对岩茶感到失望,最后弃之如敝履。

转身它茶的怀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获得广大群众支持才能长久,才具备生命力。

如今这番天价岩茶的操作,虽可以快速收割一波红利,却会让它的群众基础逐渐坍塌,长远来看,并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

唯有加以整治,海晏河清之时,才是岩茶行业重放光彩之日。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