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荣: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四)

(0)

相关推荐

  • 屹立500年不倒的三面悬崖危房

    世界上最危险的房子:三面都是悬崖,却屹立500年不倒,就在中国. 这座房子名为"金顶观音殿",它位于陕西省塔云山的山尖之上,用"金顶刺青天"这句诗来形容它再合适 ...

  • 杨振明 || 香客云集嶕峣山(外三首)

    香客云集嶕峣山(外三首) 曌旭 庚子冬月初一天 香客云集嶕峣山 风和日丽艳阳照 王母娘娘开光典 躬身叩拜三鞠躬 香烟袅袅飘云天 灵光普照万民安 快骑如飞回家园 黑云翻滚未遮山 黑云翻滚未遮山 三个杀手 ...

  • 资深茶友告白:爱上云台山的十大理由

    世间的云台山有好几座, 而因茶闻名的却只有湖南这座, 因为茶而爱上的云台山也只有安化这座, 和她的结缘不长, 但爱的却足够深沉, 曾经的她一片荒凉. 如今却因为一群人焕发青春, 她像一个百变的少女, ...

  • 描写云的诗词选

    描写云的诗词选

  • 西津渡(云台阁)

    p1 p2 p3 p4 p5 p6   云台阁的建成为镇江增添了一处新的地标性建筑,登顶云台阁,眺望四方抒不尽的赞叹,看不完的镇江美景尽收眼底. p7 p8 p9    云台阁为仿古建筑风格楼阁,建筑 ...

  • 云台山游记1.何处望云台

                                                      pingpu

  • 张新中‖三官古洞浩神仙

    神秘的砚池河,听到地名就感到是个墨香四溢的地方,我向往已久.6月26日,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我们一行十五位文化学者来这里调研,走进砚池河,犹如入画,走近一壁,数行墨迹实在显眼: 三官古洞浩神仙, 古洞 ...

  • 图游徽州55:歙县向坑

    只知道汪立武同学是绵溪的,听说我在做图游徽州专题,他就极力推荐我去他老家向坑看看,说随时准备带路. 向坑又叫向丰,可能是缘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高级社时社员对于向往吧. 我走了这么多村,向坑的传说故事是最全 ...

  • 云台山赋

    屈金星   河南驻马店西平人.中国矿业大学毕业,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云台山赋 太行西挽昆仑,东望沧海,自北京长城之麓雄峙焦作黄河之滨,八百里铁壁铜墙,巍巍峨峨而脊天下.其南端有山,冠 ...

  • 王小荣: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一)

    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 文/王小荣 在南溪农村乡下,现在还有许多诸如"张家坡"."刘家坡"."李家田"."苏家坳".&q ...

  • 王小荣: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五)

    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5) 图文/王小荣 旧时,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民间宗教信仰十分盛行.这是一种流行几千年的信仰,正由于这个原因,除了有如大观的云台山.仙临的红岩山这些的佛.道名胜外,各地都建有大 ...

  • 王小荣: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八)

    石龙山与镇南塔 文图/王小荣 位于现南溪区裴石镇的鸡叫山,旧志书上称石龙山.嘉庆十八年的<南溪县志>上说,石龙山,在县东十五里,顶有石峰,高五丈许,傍有巨石如盘龙状,俗名鸡罩山.后来,因& ...

  • 王小荣: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12)

    地名背后的       文化历史遗迹(12) 图文/王小荣 1927年暑期,由胡明鑫.廖时勉.吴澹斋等在南溪县立中学成立了一个宣传进步思想的"学术研究会",研究会会员都是初中班和师 ...

  • 王小荣: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13)

    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13) 图文/王小荣 民国30年10月,南溪县人陈建之与陈树三因陈树三出售牛滚凼的田产买卖发生争执.经南溪县司法处一审判决后,陈建之就以陈树三"仿造文书"( ...

  • 王小荣: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14)

    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14)                  文/王小荣   南溪红岩景区位于仙临场镇之东.富顺县毛桥场之南的原石公乡(现属于仙临镇),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丹霞地貌,状似莲花,四周山岩 ...

  • 王小荣:我与校长协会有个约会

    我与校长协会有个约会 文/王小荣       学校是搞教育的地方,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也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因此,学校除了做好教育工作外,还是要参加社会的各类活动.就我知道的并参加过活动的,就有宜宾市 ...

  • 王小荣:票证年代的记忆

             票证年代的记忆                      文/王小荣 计划经济时代,各类生活物资都是凭票购买.买粮有粮票.面粉票.水面票.买肉有肉票.买布买衣服凭布票,买食盐有盐票, ...

  • 王小荣: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学校工作

      上山下乡中的学校工作                      文/ 王小荣   "下乡上山,参加农业生产,是知识青年革命化的重要道路",这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最为广泛而且深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