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识︱卖不掉的秫秸个子
相关推荐
-
高粱莛儿
□刘兰根 那些年,家里每年都要种几垄高粱,为吃高粱米,更为有高粱秫秸和高粱莛儿.高粱莛儿是高粱穗下的长秆,在我们家乡称为"格挡儿". 母亲手巧,她会用高粱秫秸打成"簿&q ...
-
难忘家乡青纱帐
我的家乡在博兴县吕艺镇刘官村一带,这里盐碱地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在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下,许多盐碱地只能种植抗旱耐碱的高粱. 鲁北平原属季风气候,只有夏季多雨,而高粱的盛长期正是麦收后的六月天.在 ...
-
农村俗语“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啥意思?今年是啥秋?
秋天最容易让人联想到静美.黄昏.气爽等美妙词汇."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正好,过两天又有一场大雨.俗语: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是什么意思?2021年何时立秋? 小 ...
-
山东作家‖【活成了一棵高粱】◆吕方平
作者简介 吕方平,男,1971年出生.济南市莱芜区汶源学校教师.爱好读书.写作.旅游.养花. 活成了一棵高粱 骤雨初歇的夏日黄昏,我们踩着清凉的湿地去散步.出小区南门,过了石桥,便到了河对岸的野 ...
-
随笔 ‖ 篓子
篓子 上午,浏览朋友圈,看到老家太和一位文友,拍的一位老者挑篓子卖花灯笼图片,特别亲切,这情景在七八十年代非常多,如今已经极少 ...
-
俗语小识|不能掉地下
这是村庄物语第391篇原创推送 二小的马军校长,在微信上建议我写一写"不能掉地下".我还没来得及开写,在一次会议的间隙,他又提起来这个话头.他说,"不能掉地下" ...
-
俗语小识|玩羽毛心
这是村庄物语第389篇原创推送 2020庚子年的新冠疫情,在大洋那一边的美国闹翻了天.关于疫情形势和走势,那个川普酋长不停地改口.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且都是他有理. 川普酋长自己打自己的脸,啪 ...
-
俗语小识|日子不可长算
这是村庄物语第384篇原创推送 三年不吸烟,省个大老犍. 早前的皖北老农,称公牛为老犍,幼小的则为犍犊子.母牛呢,他们说成老兕牛.老犍力气大,耕田耙地都指着它.那时候的牲畜市场上,正当年的老犍,交易价 ...
-
俗语小识|盆破淌稀
这是村庄物语第382篇原创推送 时候是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飘逸不定,闹得正凶. 凶到什么程度?看即时更新的资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总觉得那些地方,给人手忙脚乱的印象.尤以意大利.西班 ...
-
俗语小识|狗大年纪
这是村庄物语第379篇原创推送 我楼下的邻居老沈,六十出头的样子.年前在开发区的一家公司干保洁.年后,因为新冠疫情,复工的事儿拖着了.也正好,他儿子坚决让他辞工.原因是,上班的路程太远,怕他来来回回吃 ...
-
俗语小识|烧吃的料
这是村庄物语第371篇原创推送 我所在小区的一个业主群里,有人反映楼梯间的照明灯坏了.跟物业提,也不见动静. 有人跟着说,那灯用电,要几家子一起缴费的.又有人说,这个费用,应该都包在物业费里面了.看来 ...
-
俗语小识|一人有福,托载满屋
这是村庄物语第367篇原创推送 2020年初的疫期,宅也是宅着,我着手整理明清间的本地旧志序跋.成一篇,在我本人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篇.首篇,即为明万历间知县张大业的序文. 旧志显示,这位知县大人在凤 ...
-
俗语小识|戈雅戈雅胡,鲇鱼鲇鱼胡
这是村庄物语第364篇原创推送 皖北之地,总有些偏北了.但在一些地方,也是河湖交织,颇具南方水乡的韵味. 常言有云,有水就有鱼.皖北的鱼类,除却鲤鱼.鲫鱼.鲢子(鲢鱼)之外,常见的还有戈雅和鲇鱼.而我 ...
-
俗语小识|把攥着心
这是村庄物语第360篇原创推送 2020年的正月二月,几乎每一天,我都是揪着心,提溜着心,"把攥着心",过来的.为啥? 疫期中,我这个四口之家,除我之外,三人都守在岗位上.老婆和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