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修复千万别留到二胎后做!姚丁丁康复学院

许多母亲都知道,自己产后到医院复查,都会被要求做盆底肌修复。

因此心中开始嘀咕:“为什么医生总是建议我做盆底肌修复术,有必要吗?医院要骗我钱吗?”

盆底肌到底是什么?许多宝妈都不太了解,毕竟看不见也摸不着,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做呢?现在我们来谈谈盆底肌的那些事情!

1、为什么产后要做盆底肌修复?

较好,孕期由于子宫前倾,腹部向后鼓起,向下凸出,使重力性子宫前倾,使子宫内膜内膜压力和内脏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增加,使盆底肌肉处于持续的压力之下,逐渐变得无力。

第二,在分娩过程中,特别是在孕期,怀孕妇女的身体会产生一种能使盆底肌肉处于一种不受刺激的状态,为分娩做准备。孕妇选择自然分娩,会受到胎头挤压扩张,造成盆底肌肉损伤,会阴损伤,会阴神经损伤。对双胎、超重儿、分娩次数多的孕妇盆底功能也相应增强。

在怀孕和分娩后,骨盆底部的肌肉就像一根被拉到了极限的橡皮筋,弹性和收缩能力大大减弱,已不能恢复原状。

等一下,医生,我要剖腹产盆底肌修复也用吗?

许多朋友认为剖腹产对盆底肌没有影响,但其实这是个误区,盆底肌的影响要从孕期开始。

妊娠期间,随着子宫的增大,盆底肌肉受到重力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此外还有大量的雄雌激素,孕激素也会起作用。

2、不复原有什么作用?

较为直接的影响就是产后漏尿,尤其是大笑、咳嗽、打喷嚏时,尿液会无意识地流出,有时还伴有尿频尿急。

严重者,还可出现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等情况。骨盆底部肌肉越松弛,骨盆器官脱出的危险越大。每一次下垂都会不舒服,尴尬,疼痛,严重的甚至需要手术来解决。

但是事实上,许多妇女在分娩后由于当时并不感到不适而忽略了盆底肌的检查。这种情况很难发生,因为如果出现盆底肌痉挛,真正影响生活质量的后遗症可能会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会出现。

根据统计,30-40的女性在40和50岁之间会有不同程度的尿症。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排尿问题,比如失禁,漏尿,尿频,尿急等现象,很可能与二三十年前怀孕分娩有关。

3、在生下第二个孩子之后我可以这样做吗?

需要注意的是,盆底肌修复的黄金期一般在产后42天到产后3个月之间。如果错过了这个较佳的恢复时间,结果肯定不会太好。

询问身边二胎宝妈不难发现,在生较好胎时并没有太多疑问,为何二胎后期打个喷嚏都会漏尿。

当然,较好次怀孕的时候,妈妈肯定还比较年轻,而且身体也比较健康。第二,怀孕对盆底肌的慢性损伤,在二胎时会加倍。

因此,产后盆底肌肉的修复越早越好,不可忽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