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江南女子唱评弹那么嗲?

今天我们先来听一曲评弹与上海老歌的结合,由85后青年评弹演员陆锦花在我们克勒门沙龙现场清唱的《天涯歌女》,小克勒觉得余音绕梁大抵不过如此吧~
▼▼视频很短,即使用流量也要听▼▼
怎么样?是不是嗲得你骨头都要酥掉了?

85后的她从小被酷爱戏曲的外婆带大,陪着外婆从电视、广播中听了不少京昆越沪淮评弹,后来进了评弹学校的那年寒假,在上海电视台的戏剧频道中被一部长篇评弹《秋海棠》深深吸引住了,从此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

如今我们觉得女子上台演唱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你知道吗?也就几十年前,在上海之外的地方可是听不到如此嗲的评弹的啊。
曾经,评弹演出是不允许有女演员的,凡是带女演员的男先生,无论带女儿、带妹妹都要被吊销执照。
然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的上海就开了女子登台风气之先,出现了男女搭档,甚至女子单档演出。

上一篇里小克勒介绍过的“评弹皇后”范雪君,就以单档演出独领风骚。(对她感兴趣的赶紧戳→会说雪雪白、蜡蜡黄、墨墨黑、碧碧绿、血血红的看过来!)
这可把评弹发源地,苏州的评弹演员们给眼红坏了。这不,他们就联名跑到南京的高等法院,于是就产生了一件评弹界非常著名的公案。
当时更是惊动到了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

据记载,宋美龄当即表态:“男女平等,女子当然可以登台演唱。”
后来全国的女子才名正言顺得登上了舞台表演。
如同宋美龄一生只穿旗袍一样,评弹女演员们似乎也特别钟情于这最是能凸显东方女性美的旗袍。
其实评弹的服装,就像评弹的舞台一样,没有特别规定。舞台上不用灯光,不用布景,一张半桌一把椅,一壶茶一位说书先生就能把台下观众迷得如痴如醉。
不过评弹女演员的服装还是经历了许多变革,从三四十年代引领时尚的典雅精致缀以绣花的旗袍(之前的文章中小克勒多有提及,评弹演员的收入那是日进斗金的,他们能穿最时兴的衣服那是必然的)。

到后来,变成了上下分开的款式。之后随着改革开放,评弹女演员们的服装更是百花齐放。款式上从开衩越来越高的改良旗袍,或无袖或有袖,到各种西式礼服,衣服上的口子可能越开越大。颜色上赤橙黄绿青蓝紫,应有尽有。
在青年演员陆锦花看来,服装的初级阶段是追求亮丽,第二阶段是追求款式,第三阶段是追求品味,再进一步就要追求场合、追求形态了。
做客我们克勒门的她,当天更是带了3件旗袍来,只为了更好地与舞台相称。

对表演如此认真的陆锦花,对艺术更是不断挖掘,开篇让大家听的那曲评弹版的《天涯歌女》,正是因为陆锦花十分喜爱上海的老歌,唱着唱着愈发觉得这婉转的音符竟是如此地似曾相识。
为此,陆锦花特别请教了我们的掌门人,著名作曲家陈钢,熟悉我们克勒门的读者一定知道,陈钢的父亲陈歌辛可是当年上海滩上那些脍炙人口歌曲的创作者啊,《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凤凰于飞》、《恭喜恭喜》……
陈钢说:“的确,最早流行音乐的灵感也是借鉴了很多民间的音乐,包括戏曲和曲艺。经过那个年代最有才华的一批流行音乐人的创作呈现了这些经典的上海老歌。
很多老歌都借鉴评弹的曲牌包括唱腔。《四季歌》灵感来自评弹的《春调》,《天涯歌女》灵感来自评弹的《大九连环》,《我有一段情》灵感也来自评弹的《无锡景》……
陆锦花就尝试着把这些上海老歌都配上过门(贯串连接曲首、曲尾和句、逗之间唱腔中段处的器乐伴奏),用吴歌的演唱方式来演绎经典。希望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能听到她录制的上海老歌专辑。
最后听一曲小克勒千辛万苦从陆锦花的唱吧(K歌手机app)中扒下来的一首自弹自唱,下一回小克勒将要给大家讲讲21世纪的评弹有哪些花头巾,评弹早已好看好听到你想不到。就让我们在陆锦花的曼妙歌声中,且听下回分解。
对“评弹皇后”范雪君的故事感兴趣的赶紧戳这里→会说雪雪白、蜡蜡黄、墨墨黑、碧碧绿、血血红的看过来!
爱生活、爱艺术、更爱上海的人
都关注我们了,你还不来吗?

我们经常会不定时,
邀请读者来克勒门现场喝下午茶哦!
与海派文化艺术名家
近距离分享交流的机会
可是不多得的哦!
赶紧置顶关注我们
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