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专注(中)静的分类一一清凉月老师

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专注(中)静的分类

作者:清凉月老师

“清明的静”之所以有利于健康,主要是因为这种“静”能够做到不干扰身体或少干扰身体,不会对身体自身的物质运动规律造成不良影响,这样身体就能处于自我休养生息的状态,就能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但由于“清明的静”存在以下问题,因此并不能完全解决健康问题:

(1)这种“静”容易出现“静极生动”的“极变”现象,在可操作性方面无法做到完全的自主掌控。

(2)这种“静”需要静养,绝大多数人没有较多空闲时间,因此这种静养的方法无法做到大面积普及。

(3)这种“静”仍然属于现在这种“低级思维状态”,其作用对象、适用范围仅限于与现在这种低级思维状态相应的低级物质状态。

“清明的静”虽然是一种较好的养生方法,但由于这种“静”存在以上问题,因此无法大面积普及,无法真正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健康需求,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通过运动解决健康问题。

“生命在于运动”实属一种无奈的选择,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我们是不会使用这种作用有限的养生方法的。

在思维本体学的实证中,我们通过调整思维状态,证入高级思维状态,实现对高级物质状态的调整,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健康问题。那时候我们将体验到“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专注”,因为高级思维状态是高度专注的状态。

”静“的分类

在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专注”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各种类型的静。

静的分类:静分为昏沉的静、清明的静、专注的静三种类型。

“昏沉的静”仅仅只是“静” 的一种,是一种病理状态。我们平时的睡眠,绝大多数时间处于昏沉中,只有很少时间处于清明的静。

清明的静是真正的休息,是高效的休息,是有利于健康的。经常处于清明的静中,我们往往能够获得健康和长寿,比如:画家、书法家、太极拳练习者等,这些群体经常处于“清明的静”中, 没有忙碌的生活,没有严重的昏沉,因此往往比较健康、比较长寿。

相反的, 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者、运动量大的运动员等,这些群体虽然经常处于运动中,但统计显示这些群体并不是健康长寿群体。

这是因为在“动与静”两种状态中,静是根本,静能够让我们的身体机能得到恢复和提高,让我们保持健康状态,动则是功能展示,是消耗体能的,因此“生命在于适当的运动”,生命在于“清明的静”。

“专注的静”是向高级思维状态过渡中经过的一个阶段, 这种静必须经过专业化训练才能达到。“专注的静”对养生方面的积极意义在于这种静能够排除我们对身体的不良影响,让身体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生效果,解决健康问题。

“专注的静”是我们这种思维状态所能达到的最佳养生状态和最高养生层次。为了更深入地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对疾病有所认识。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