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传(第71章)

第71章 畅想古人

初夏时节,王屋山上的各色山花争相绽放。漫山遍野,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将王屋山装点得像一块色彩斑斓的织锦。

初夏的早晨,山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水。从山顶松林吹来的清风,裹挟着清爽的凉意,沁人心脾。

习惯早起的玉真公主,带着已经成为她义子的仙芝,走出道观,拾级而上。及至走到山顶,俯瞰山脚时,视线更是开阔非常。

“仙芝,你知道先秦道家学派的列御寇吗?”

“知道,孩儿学过列子的《愚公移山》。”

“嗯,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大成于庄子。列子虽不如老子和庄子有名,但却是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用毕生心血写成《列子》一书。《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百余篇寓言故事,都出自《列子》,如珠似玉,隽永味长。仙芝,你会背《愚公移山》吗?”

“会啊,阿爷教我背过。”仙芝眨了眨黑亮的大眼睛,熟稔地背诵道:“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仙芝一口气背了下去,背完后,抬头看着玉真公主,说:“义母,您让孩儿背《愚公移山》,是希望孩儿像愚公那样,做任何事情都要锲而不舍吗?”

玉真公主收回原本眺望远方的目光,低下头去,摸了摸仙芝的后脑勺,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仙芝,何谓愚?何谓智?《道德经》中有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你明白这段话的含义么?”

“阿爷不曾教过孩儿,请义母明示。”仙芝眨了眨大眼睛,一脸好奇。

“仙芝,列子笔下'智叟’的'智’,其实就是老子这段话中说的'智’和'巧’。这类'智巧’,貌似聪明,其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看,愚公矢志不渝、叩石垦壤时,智叟却在一旁袖手旁观、冷嘲热讽。结果呢?相信大家心中都已有了答案。这样的'智’,不要也罢。所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嗯,义母说得对,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并不聪明,反而是那些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才是大智慧。”

“是的,老子有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列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有无皆忘,无为而治。在先秦诸子中,对生命最达观、最磊落的,当属列子。”

“义母,阿爷曾让孩儿读过庄子的《逍遥游》,孩儿记得有一句是'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莫非他练就了一身卓绝的轻功?”

“不是轻功,是一种风骨吧。你看,说到老子,我们会想到他骑着青牛出函谷关的那个背影,说到庄子,我们会想到他乘着他心中的'鲲鹏’遨游于天地间的样子,说到列子呢,自然就是这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列子才颖逸而性冲澹,曲弥高而思寂寞,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全才。”

“哇,列子什么都懂,太厉害了!我们今人是不是比不上古人?”

“仙芝,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大唐盛世,也有像列子一样厉害的人。”

“哦,义母,您认识的人中,有像列子一样厉害的人吗?”

玉真公主并未马上回答,而是眺望远方,沉默了许久,才缓缓说道:“有的。”

“真的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在哪里?”仙芝毕竟只是个孩子,并未察觉玉真公主的沉默意味着什么。

“他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全才,这天下的学问,好像没有他不能的。他21岁高中状元,诗、书、画、印、音乐样样精通。他能出口成章,能自度新曲,能看画辨音。仙芝,你觉得他厉害吗?”

“太厉害了!义母,您可以带我见见他吗?我要向他学本领,长大后也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玉真公主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目光不知不觉飘向运城方向。她知道,王维并不在运城。但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个地方,终归和王维有关。半晌,她牵起仙芝的手,说:“累了吧?我们也该回去了。”

“孩儿不累,倒是师祖可能要用早膳了。我们回去陪师祖用膳吧。”仙芝乖巧地跟着玉真公主,往山下走去。

初夏的阳光并不像盛夏那样灼人,透过密密层层的枝叶,在地上印下斑斑点点的光影,恰如玉真公主此时的心境。或许,在她心中,心性淡泊、超然物外的王维,很像先秦时代的列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当玉真公主在王屋山和仙芝聊古人时,王维、璎珞等人也正在越州剡县聊另一个古人。

这日,王维等人从传闻中“登者闻天姥歌谣之响”的天姥山游玩归来,一路上,纷纷感慨此山果然名不虚传。

“姊夫,天姥山林木森森,瀑潭相叠,果然有趣。一是瀑多而奇,比如方才所见的虎哮瀑、龙吟瀑、跨马瀑等,危崖壁立,怪石累累。二是潭多而怪,畚箕潭、米筛潭、元宝潭暂且不提,最有趣的是那热粥潭,瀑急潭深,水花往上扑溅,真是酷似一锅刚煮开的粥,直冒热气。”

“唔,你这番解说为天姥山增色不少。天姥山若有九分好,经你一番点评,倒是有十分好了。”山路崎岖,苔湿路滑,王维牵着璎珞的手,不疾不缓地走着,倒像是闲庭散步。

“摩诘,兴宗,古往今来写天姥山写得好的,我倒是想起一首诗。”綦毋潜负手而行,呵呵一笑。

“哦?綦毋兄请讲。”兴宗自是好奇。

“你们听说过五言古诗《登临海峤》么?其中那句'秋泉鸣北涧,哀猿响南峦’,写出了天姥山秋泉活活、哀猿嗷嗷、悲愁断肠的秋声弥漫在夹江两岸的感觉,甚是传神。”

“'秋泉鸣北涧,哀猿响南峦’,果然精妙!綦毋兄博览群书,博闻强识,小弟佩服!”兴宗频频点头。

“是的,綦毋兄说的这首诗,出自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之手。陈郡谢氏是东晋时期唯一能与琅琊王氏相提并论的世家大族,名人辈出。从器度不凡的谢安开始,到一丘一壑的谢鲲、多才多艺的谢尚、淝水之战中大放异彩的谢石、谢玄,以及能随口吟出'撒盐空中差可拟’的谢朗、'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谢道韫,不一而足。”王维回头,和綦毋潜娓娓道来。

“嗯,有意思的是,王家和谢家两家交好,世代结亲。先是王羲之儿子王凝之娶了谢安侄女谢道韫,再是王羲之外孙女刘氏嫁给了谢安侄孙谢瑍,谢灵运就是谢瑍和刘氏的爱子。排起辈分来,谢灵运的外婆是王羲之的女儿,谢灵运的爷爷是谢安的侄子。谢灵运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世家,自然有极高的天赋。”璎珞喜欢才女谢道韫,对王、谢两家的故事也略知一二。

“谢灵运作为谢氏家族的一员,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陈郡谢氏的巅峰时期是内有谢安、外有谢石、谢玄的时候,谢灵运如果生活在那个时期,他的仕途一定会顺畅得多。只可惜,谢灵运的一生,经历了从东晋到南朝的更迭。公元420年,刘宋代晋,他从康乐公被降为康乐侯,433年,他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仅四十九岁。这首《登临海峤》,就是他被逐官还乡郁郁不得志时,慕名游历天姥山,有感而发写下的。”綦毋潜叹了口气,默然不语。

“綦毋兄,请恕弟谬言几句。我倒觉得,谢灵运的悲剧,和家族无关,更多在于他无法认清自己。他自幼聪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他评价自己'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殊不知,这样的自负,其实是很容易伤人而不自知的。不过,如果他的自负仅限于文才,或许还可以保一世平安。问题是,他的自负还波及到了仕途。他吏才平平,却在仕途上多有较劲,最后惹来杀身之祸。如果谢灵运能早日看清这一点,收敛锋芒,想必可以颐养天年。”王维不疾不徐地说着。

“唔,摩诘所言,颇有可取之处。不过,即便他吏才平平,我们脚下这条路,倒是也有他的功劳。据说他来到天姥山后,甚是欢喜,便召集人手'伐木开径’,打通了天姥山的几处险要通道,方便文人雅士和佛道人士前来天姥山,天姥山从此名声大振,成为天下名山之一。”

“是的,谢灵运若能从此归隐会稽,寄情于山水,当能写出更多流传后世的山水诗。也是天妒英才,可惜了。”王维点头叹道。

“姊夫,我倒觉得你的山水诗,颇有谢诗之遗风呢。”兴宗快人快语道。

“唔,在我看来,摩诘的诗,不仅有谢诗的山水风光,也有陶潜先生的田园归隐之味,可以自成一派,不妨就叫山水田园诗派吧。”綦毋潜拍了拍王维的后背,由衷赞叹道。

“綦毋兄过奖了,我哪有什么诗派,无非是借世间万物偶抒胸臆罢了。”王维含笑回礼道。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不恃才,不傲物,谦逊内敛,淡定从容,仿佛他从来都不觉得,他拥有的才华有可以炫耀之处。

一阵山风吹来,将众人方才爬山时的汗意去了大半。大家迎风而立,稍作歇息。璎珞抬头看他,只见他长身而立,虽然只是一袭青色圆领襕衫,却比旁人更显气韵高华。这份高华的气韵,从她三年前看到他的第一眼起,就不曾消失过……

王维自然也感受到了璎珞的目光,他转过身去,凝视着她白里透红、娇喘微微的脸,眼底眉梢,都是他暖暖的微笑。

或许,爱人之间的深情,更多的时候,不是轰轰烈烈的海誓山盟,而是这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此时此刻,有你陪伴在侧,足矣。

(未完待续)

《王维传》全部连载

王维传(第一章)王维传(第二、三章)王维传(第四、五章)王维传(第六、七章)王维传(第八章)王维传(第九章)王维传(第十、十一、十二章)王维传(第十三、十四章)王维传(第十五章)王维传(第十六章)王维传(第十七章)王维传(第十八章)王维传(第十九章)王维传(第二十章)王维传(第二十一章)王维传(第22章)王维传(第23章)王维传(第24章)王维传(第25章)王维传(第26章)王维传(第27章)王维传(第28章)王维传(第29章)王维传(第30章)王维传(第31章)王维传(第32章)王维传(第33章)王维传(第34章)王维传(第35章)王维传(第36章)王维传(第37章)王维传(第38章)王维传(第39章)王维传(第40章)王维传(第41章)王维传(第42章)王维传(第43章)王维传(第44章)王维传(第45章)王维传(第46章)王维传(第47章)王维传(第48章)王维传(第49章)王维传(第50章)王维传(第51章)王维传(第52章)王维传(第53章)王维传(第54章)王维传(第55章)王维传(第56章)王维传(第57章)王维传(第58章)王维传(第59章)王维传(第60章)王维传(第61章)王维传(第62章)王维传(第63章)王维传(第64章)王维传(第65章)王维传(第66章)王维传(第67章)王维传(第68章)王维传(第69章)王维传(第70章)

(0)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王维传(第九章)

    第九章 璎珞是她 "摩诘,我刚听说祖六病逝了,这是真的吗?"这日,王维好友裴迪急冲冲地来到云来客栈. 裴迪是关中(今陕西)人氏,在家中排行第十,人称十公子,和王维同年.他和王维.祖 ...

  • 王维传(第一章)

    缘起: 近日读<旧唐书.王维传>,偶得"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一句. 颇为心动. 继而查阅<新唐书.王维传><唐才子传.王维>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