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苓桂术甘汤(呕而晕眩,中隔积水)

苓桂术甘汤

原文: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3、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剂量 

1、白术茯苓等量;

2、甘草得茯苓则不资满而反泄满。

【组成】 

甘草 白术 桂枝 茯苓

【功效】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应用】

1、痰饮病。
2、胸胁支满,头眩心悸,短气而咳,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时机

1、病人可能还来不及吃药发汗,就吃了坏的食物,然后再发汗,肺里的津液不够,(上吐下泻后)肠胃的津液也没了。脉沉紧是里寒。横膈里有水排不掉时,人一动就产生晕眩。

2、平时喝水喝得太快,会在中隔积水,也会头晕。

方解

1、茯苓和白术就降中焦的水,头晕的现象就去掉了。

【现代剂量】

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

加减 

1、晕眩得很厉害的时候会吐的,就可用苓桂朮甘汤里面再加半夏;

2、小便不利,加泽泻。

【说明】

1、苓桂术甘汤是《伤寒杂病论》的名方,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它有一系列的类方,都是治疗心动悸,但运用远超于此。方性偏热,化饮利湿是去掉中焦脾胃产生多余的水,就是横膈膜一带的水气。

2、苓桂术甘汤主要应用于痰饮病,在临床上,常用于心脏动悸,以及姿势改变时的晕眩,效果都很好,尤其是水湿较重,舌苔较厚,脉滑,脾胃代谢水饮不好的人。美尼尔氏症在西医说是中耳不平衡,在中医是中焦有水湿,用苓桂术甘汤。

3、在《解析方剂学》中,苓桂术甘汤是用在治疗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头重、水肿、晕眩。水湿会造成身体重的感觉,水湿越大,身体越重,所以指的头重、水肿,都是水湿的问题。

4、在组成方剂的单味药药性方面,没有寒凉药,因为它是用于身体寒的人,所以都是温性的药,而且偏补。

5、药物动力学方面,没有升性,因为患者的水已经在慢慢往上走,开始出现头晕了,药性不能再往上,要往下顺,所含的药没有升性,只有平性和偏降性的药。方中去水的药多,就是燥性药比较多。
6、在方性来看,纯温,补性大,纯降,收性大,燥性大,能够燥湿去水。

应用集锦

1如果呕而且头晕,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没有晕眩。小半夏汤只是在胃里面而已,苓桂术甘汤是在整个横膈里面。

2、(1)中膈有水,有时会心悸,会有恶心,蹲下后起身则头晕眩、天旋地转、晕车、晕船,就是苓桂术甘汤证。有吐,加半夏。小便不利,加泽泻。苓桂术甘汤是最常用的眩晕方剂。不动的时候没有头晕。

(2)精神病人的头晕也是苓桂术甘汤症

3贫血的眼冒金星、头晕是当归芍药散合苓桂术甘汤

4、桂枝甘草汤是治悸的基本方。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甘草汤等均可视为之变方,所主也都不离一“悸”证。桂枝甘草汤所主之悸多为一过性,突发性,阵发性,故一般多一次顿服,中病即止。心悸明显时桂枝用量要加大,桂枝甘草之比为2:1,必要时还可加肉桂,尤其治疗低血压及心悸时。

5、心脏肥大、动悸,苓桂术甘汤。温阳利水、神经衰弱、心脏肥大、心脏动悸、头昏、耳聋都有使用机会。

6、平常感觉肌肉跳两下,面皮在跳,这是因为水饮,这时候就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因为脾主肌肉,也主四肢。

7、临床上一般的头晕多属苓桂术甘汤,尤其心跳、头晕,小便有时候也不利,但是不很大明显。小便不利明显的时候,再加上泽泻。

8、于一切脾虚水肿,与痰饮咳嗽都可用到苓桂术甘汤。

9、水饮病人发汗后身上有阵阵发摇的感觉,是因为水饮(水毒)进入了血脉,也是用苓桂术甘汤。

10、眼中赤脉攀睛,冲逆头眩者,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

11、呼气之短,用苓桂术甘汤之轻清,以通其阳,阳化气则小便能出矣;吸气之短,用肾气丸之重降,以通其阴,肾气通则关门自利矣。

12、晕车、晕船。

(1)五苓散也治晕车、晕船,但它是渴而且小便不利,有水肿,

(2)苓桂术甘汤没有,就是昏眩,头疼,胸胁支满

13、忽地一下子剧烈眩晕发作,用泽泻汤。愈是急剧而起的病证,愈是药味少组成简单的方药能起效。与苓桂术甘汤相似,站起来时头晕、有其气上冲的感觉,但即使安静下来躺下,也还有头重、眩晕的感觉。泽泻汤眩晕的程度,比苓桂术甘汤重而剧烈。

比较集锦

1苓桂术甘汤以干姜易桂枝为肾着汤;若以大枣宜白术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更以五味子易大枣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

2、(1)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2)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3、(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

(2)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3)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白术三两

(4)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 桂枝二两甘草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泽泻四两

(5)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6)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四两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二两 龙骨二两

(7)防己茯苓汤:茯苓六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4、以下皆治痰饮:

(1)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

(2)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

(3)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

(4)皂荚丸以胶痰为主;

(5)泽漆汤以眩冒、眼前发黑为主;

(6)苓桂术甘汤以胃里停水为主。

5气上冲:

(1)病在少阴心用桂枝甘草汤,可加龙骨、牡蛎潜阳;

(2)沿心上冲的有苓桂术甘汤证;

(3)沿肾上冲的有真武汤证。

(4)阳明上冲,用赭石、半夏,旋覆代赭汤;

(5)引冲下行,用牛膝、沉香;月经不来而舌尖红的,用60g牛膝引血下行,也可以用沉香。

6、(1苓桂术甘汤证胸胁逆满、目眩、短气,呼气短;

2肾着汤证为少腹不仁,或脐下拘急而短气,吸气短。

7心悸,头眩,身振振瞤动:

1苓桂术甘汤证,为以吐、下之法,以除伤寒外来之邪,而致气逆,心下满,上冲胸,虽比心下悸较甚,但全由冲逆所致,虽剧却易愈,起则头眩,此若躺卧则不自发头眩。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2真武汤证则起卧俱头眩,且振振欲擗地,其病作为太阳病,自内而发,加之有虚寒之证,其发热,本不应以发汗而解,若误用发汗,必躁扰气血,使水气逆行。虽同以茯苓为主,但真武汤伍以附子温下焦,利水气之力较苓桂术甘汤为大。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朮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

8(1)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水逆;

(2)猪苓汤:小便不利,口渴,口舌皮肤干燥,心烦,排尿痛,血症,夜烦躁,无水逆。

(3)茯苓泽泻汤:口渴,胃内停水,呕吐,吐食,有器质性变化。

(4)肾气丸:口渴,小便不利,脐下不仁。

(5)白虎加人参汤:口渴,脉洪大,不吐。

(6)苓桂术甘汤:眩晕,胃内停水,脉沉紧,不渴不吐。

(7)茯苓甘草汤:胃内停水,手足冷,心动悸,心下悸。

(8)吴茱萸汤:头痛,胃内停水,手足冷,烦躁甚,呕吐重,脉沉迟。

9、(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实证方,介于大、小柴胡汤之间,胸胁苦满,心下部有抵抗。心下部膨满,腹部多见脐上动悸,因腹主动脉跳动亢进所致之腹部神经症状。即所谓上冲、心悸亢进、不眠、烦闷等,易惊、焦躁易怒、易动感情、善太息,甚则出现狂乱、痉挛等症状,小便不利,大便偏秘为目标。主诉一身尽重,动作不灵活,难以转侧,身动乏力,浮肿、麻痹等亦为目标。

2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3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

4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

5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6柴胡桂枝干姜汤:肝郁,腹动,虚证。

7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10、(1)甘姜苓术汤为有干姜而无桂枝,毒主集于上半身,此水毒不上冲而下降,集中于下半身,故其证无上冲目眩之证,胃内停水完全不存,或虽存在亦不过些微而已。干姜与附子并称大热药,且有驱逐水毒之作用,故其证必有寒冷或厥冷与水毒之隐见。本方腹部软弱无力

2苓桂术甘汤无干姜而有桂枝,证必有上冲目眩之证,是水毒之上冲也,且现胃内停水。

11 遇到晕眩的人,如果只是中膈有水,用苓桂术甘汤;遇到寒湿的人,就是用真武汤。怎么知道病人有寒湿,脉比较细小而迟,口不渴、没胃口,因为湿伤于下,所以脚冷而无力,而且膝盖骨可能会痛。

12、(1心下悸,发汗多,(麻黄汤)将肺里津液伤到了,水停中脘向上冲,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2脐下悸,发汗多,(桂枝汤)将胃里的津液伤到了,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茯苓半斤 大枣十五枚(掰)

3中膈的水,一动就头晕,不动不晕,苓桂术甘汤,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生甘草)晕得要吐的,加半夏。

13 动悸的位置:

1肚脐以下:茯苓甘草汤

2肚脐以上:桂枝甘草汤

3肚脐后方:小肠热、津液不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4中膈停水:苓桂术甘汤

5没有奔豚,就是心动悸的很厉害,会脐下悸或脐上悸,或者心脏跳得很厉害大部分我们从甘草泻心汤来做加减。

6脐下悸,关元穴,附子证,真武汤;心下悸,膻中穴,桂枝证,苓桂术甘汤

14、(1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2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发则头晕。

3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由少腹至心下,水气上冲,脐下动悸亢进

4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5柴胡姜桂汤:肝郁,腹动,虚证。

6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实证(大小便秘、胸满烦惊)之癫痫。浅田流用此方去其铅丹,加钩膝、羚羊角、芍药、甘草。

15凡以下剂攻下后:

(1)即上冲拘挛、或作急迫者,用桂枝加桂汤;

(2)面浮肿手足挛痛者用当归建中汤证;

(3)上冲头眩,小便不利用苓桂术甘汤;

(4)或发上冲胸胁苦满等柴胡桂枝汤诸证者,

(5)血气动者,多为当归建中汤证。

【名家论述】

1、苓桂术甘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伤寒,如果吐了又大下,肠胃就伤到了,结果心下逆满,就是胃的地方感觉到胀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为什么会这样子?这人平素就有水饮,水停在横膈膜,一种是平常喝水喝太快,慢慢累积在这里;还有一种是「思」,「思」能伤脾,造成脾的运化不好,结果水的运化不好,土生金的时候,一部份会气化上来,一部份会停在这横膈膜上,横膈膜像海绵一样,里面都是水。被吐、被下了以后,上下的水都没有了,这水就开始要动起来,这水不在胃的里面,如果在胃的里面,胃就会把它气化掉,这水停在胃的旁边,病人一动的时候,这水就开始晃了,头就昏了,西医说这是中耳不平衡,因为头在晕眩,和贫血不一样, 贫血是眼前发黑,他是天旋地转,苓桂朮甘汤下去,把这水排掉,就好了。所以起则头眩,移动或站起来的时候会晕眩,就是苓桂朮甘汤证;如果是躺在床上不动会晕眩,就不是苓挂朮甘汤证,后面会提到真武汤的时候,再说明。

白朮就是因为湿太盛了而用的,健脾整胃最好的药就是伏苓、白朮,白朮能去湿,茯苓能把水利掉,桂枝甘草在中膈,如果在脐下就加茯苓大枣,所以这是桂枝甘草汤演变出来的,先是桂枝甘草汤,再来是桂枝甘草加茯苓大枣,再来是苓桂朮甘汤,所以苓桂朮甘汤专门去中膈的水。

伤寒,若吐若下后被吐被下后,水饮就跑出来了,平常不会的,结果心下逆满,胃里面胀满得很难过,然后气往上冲,因为这水没能气化上来,是水停在这里,当然感觉气下不去,呼吸的时候,气会往回逆,一般来说,横膈膜会下降,气才会充满,吐气的时候,横膈膜会上升,结果横膈膜都是水,它根本不下降,一吸它就满了,满了就会有气逆的现象。起则头眩,脉沉紧,沉代表病在里,紧就是塞,水就是塞的,因为水在中膈,没有在皮肤表面上,一发汗会动经,因为身体的血脉、经络、肌肉,都要靠我们的水份来滋养,一发汗就没有水份了,他就抽筋,所以身为振振摇,就是晃来晃去的,就中膈的水在晃,就用苓桂朮甘汤。临床上看到,晕眩得很厉害的时候会吐的,就可用苓桂朮甘汤里面再加半夏。

(0)

相关推荐

  • 最近天天喝甘澜水

    最近天天喝甘澜水,什么是甘澜水呢?先上张图,如下图. 甘澜水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灵枢·邪客>等.有气泡无数的水就是甘澜水,所以要取千里外的流水,扬之万遍 ...

  • 终结眩晕的仲景圣方

    借鉴江尔逊老中医论治眩晕,何谓眩晕?眩者眼目昏花,晕者头脑晕转.但细检中医古书及现代教材,竟有将头昏.头重足轻而无旋转感觉亦概于其中者,这只能叫做广义的眩晕. 而西医的眩晕,则分为"真性眩晕 ...

  • 周涛与余光中隔空朗诵《乡愁》,听得人流泪了

    周涛与余光中隔空朗诵《乡愁》,听得人流泪了

  • 花开分四瓣,兄弟有中隔 | 本草江湖 第485期

    四瓣呈十字展开的花 荚果中间有中隔膜 这是十字花科的两大特点,看出这是什么植物了吗 这是萝卜 刘晓林师兄与青钱柳 游传义师兄:这是什么? 王祥红师兄:魔芋吗? 廖小春师兄:慈菇? 游师兄:都不是,魔芋 ...

  • 经方在儿科夜啼中的应用

    经方在儿科夜啼中的应用 杏林学苑 2019-08-20 ⊙作者:彭振声 ⊙编辑:杏林君 夜啼是指婴儿日间安静,夜间啼哭不安,每晚如是,似有规律的疾患.一般责之于脾寒.心热.惊恐等所致,治疗中以时方为主 ...

  • 经方:栀子大黄汤(胃中热痛)

    栀子大黄汤 [原文] 梔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 ...

  • 经方在儿科夜啼中的应用(小儿夜啼)

    导读:<育婴家秘>说:"夜啼其原因有二:一曰心热,一曰脾寒."然临床疾病复杂,见证不一.本文作者从经方入手治疗小儿夜啼,以增读者见闻,广经方效验. 经方在儿科夜啼中的应 ...

  • 老中医的10条经方笔记1,桂枝汤中主要用...

    老中医的10条经方笔记1,桂枝汤中主要用...

  • 刘诗诗节目中隔空喊话吴奇隆:老公,穿好衣服!

    娱乐圈里有很多明星夫妇,结婚后很少会当众秀恩爱,但夫妻关系并没有受到影响,私下依旧很恩爱,比如吴奇隆和刘诗诗这对夫妇,两人之前一起搭档过电视剧"步步惊心",刘诗诗饰演若曦,而吴奇隆 ...

  • 经方:甘草干姜汤(肺中虚寒)

    甘草干姜汤 [原文]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 ...

  • 《一出好戏》:人性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一扯就断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微信公众号 @毒鸡汤(ID:du-jitang) 01 黄渤导演的处女作电影<一出好戏>火了,这是一部值得二刷的电影. 初看,让人捧腹的,是夸张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和曲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