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龙针法的妙用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王修身:五龙针主要有颈五龙、胸五龙、腰五龙。总的来说五龙针法,主针直刺主穴,其余四针针尖向主针斜刺,取导气血向主穴汇聚,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针法也不一样,中医叫辨证施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有这么个原则。但是我这个针进得比较深,其它大夫扎针也就一寸或一寸半。我扎三寸半。

五龙针法分为:颈椎五龙、胸椎五龙和腰椎五龙针法,主治疾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颈椎综合症、肾亏、肾虚、肾寒、腰肌酸软、胸背疼痛沉木、肩胛风寒、脊柱炎、脊髓空洞症、脑供血不足。

一、颈椎五龙针:

1、定位:风府穴——正坐位,头稍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发际上一寸处,项韧代、项肌中、深部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枕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分支。

2、风池穴(双)——腑位或坐位靠椅背,双上肢放在胸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方之间凹陷中。

3、大杼穴(双)——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分支,浅层有第1、2胸神经后支肌支。

二、操作:用1.5寸或2寸毫针刺入穴位,进针后患者感到胀、酸、麻木、触电串导感,腑位最佳。

三、主治:颈椎综合症、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压迫神经、供血不足、头痛、头胀、头晕、颈部发直、发挺、肩背疼痛、手麻木、肩周炎、上肢半身不遂、网球肘、上肢静脉炎、肌肉萎缩(神经元病)、斜痉、颈头摆动、书痉、癫痫、癔病、臂丛神经麻痹。

四、注:

1、风池穴——双穴和大杼穴双穴进针。

2、风府一穴,以上五针为颈椎五龙针。

3、进针后针感强,反映大为最佳。

4、每根针用黄铜、紫铜或不锈钢细丝作针柄盘在针柄似龙而得名,胸五龙和腰五龙同颈椎五龙一样称。

5、历史上曾有拐子针、扁针、骨针、石针、铜针、金针、银针等。

6、穴位后方代双字为两个穴位(一名两穴)。

胸椎五龙针法:

1、肺俞穴(双)——第三胸椎赖突下,旁开1.5寸处。内有斜方肌、菱形肌、深部最长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分支,第三、四胸神经后支肌支。

(操作):选定穴位后用1.5或2.5寸毫针经穴位消毒后刺入穴位,最佳斜刺,直刺慎用,不可用玄臂进针法。

(主治):咳嗽、气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胸闷痰盛、哮喘、肺疾、胸背疼痛、脊柱炎、脊柱强直、痛、发热、癔病、交位截瘫、呼吸困难、胸椎骨质增生、半身不遂、肋间神经痛、代状疱疹、斜痉、周身抽动或半身抽筋

2、心俞穴(双):

定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或2寸毫针。

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第五肋间动、静脉分支,布有第5、6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深层为第5、6胸神经后支肌支。

3、身柱穴——后正中线上,在第三胸椎棘下,凹陷中;有第三肋间动脉背支及棘突间静脉丛,有第三肋间神经后支内侧支。

操作:患者俯位或坐位,老者俯位,体壮者可选坐位,体型端正,取穴准确,进慢针,不可急促进针。用1.5寸或2寸毫针刺入穴位,可用3—5寸斜刺穴位,针感强,反映胀、酸、麻沉木。

主治:脊柱炎、高位截瘫、热症、头痛、癔病、胸椎骨质增生、腰背强直、肋间疼痛、疱疹、乳腺增生、颈椎综合症、双手麻木、擅抖、帕金森综合症、上身摆动、书痉。

注:

1、在采用颈椎五龙针法和胸五龙针法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体形、病情选用。

2、取穴时双上肢放在胸前,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3、进针时随时听取患者的反映情况,不可任意推进针,要达到适度为宜。

另说胸五龙针穴位:

1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共二穴.

2厥阴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共二穴.

3身柱: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

具体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取2.5寸毫针45度角进针,平刺推进.留针30分钟.

腰五龙针穴位:

1三焦俞:位于第一腰椎棘突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共二穴.

2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共二穴.

3命门: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

具体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取2.5寸毫针45度角进针,平刺推进.留针30分钟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0)

相关推荐

  • 针灸常用腧穴——心俞

    非主流针灸 传承针灸 学习交流 扫描关注 [穴名释义] "心",心脏;"俞",指背俞穴,即脏气转俞之处.本穴为心脏之气转输的地方,故名"心俞" ...

  • 针灸常用腧穴——大椎

    [穴名释义] 本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之下,第1胸椎棘突之上,因第7颈椎棘突在后颈部,解剖标志上最大最高,故名大椎,属督脉经. [定位取法] 第7颈椎棘突之下凹陷中.用体表固定标志取穴法,于后项部正中线上 ...

  • 怕冷、爱出汗、睡不好?中医私藏的小妙招,祛寒助阳,止汗安神

    展开剩余92% 推荐阅读 刘诗诗,绝世女神,似春天里初生的嫩芽,朝气蓬勃,活力四射 阅客资讯 女人上了年纪,在家常做这菜,开胃又美白,38岁还是少女脸! 阅客资讯 贵州女选手古筝比赛当场质疑评委偏袒, ...

  • 解决皮肤“粉瘤”,中医外治法有妙招

    "粉瘤"学名为"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尤其在油脂分泌旺盛的年轻人中好发.虽然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都是切开引流,但在中医外治法中,还配合有多种独特的 ...

  • 一方治百病,从一个方子看中医智慧——防风通圣丸的妙用【转载】

    一方治百病,从一个方子看中医智慧--防风通圣丸的妙用(2019-10-23 20:43:14) 转载▼标签: 健康分类: 医药秘方一方治百病,从一个方子看中医智慧中医到底是什么?中国近现代以来随着全面 ...

  • 【中医】脏腑用药妙决 !

    2015年12月04日 · 来自专栏 医学科普 桑叶杭菊味苦甘,疏散肺卫风热先. 前胡杏仁入太阴,咳嗽初起肺气宣. 桑皮配伍淡黄芩,泻肺泄热功堪任. 野荞麦根配连翘,肺系热甚咽喉清. 麻黄宣肺杏仁合, ...

  • 中风克星!中医院士针法绝技!(附教学案例)

     导读  石学敏,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届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中风病的临床治疗,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开创了现代针灸治 ...

  • 医案丨过敏性鼻炎太折磨人?中医辨证治疗有妙招

    现在是敏性鼻炎高发的季节,飞絮和花粉漫天飞舞,让很多过敏性鼻炎的人不堪其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记忆力减退-- 本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该怎么治疗呢?一起来分享一则过敏性鼻炎医案~~ 医案 ...

  • 中医小课堂 | 白头发妙招

    今天 白头发妙招 1.不要熬夜. 2,中医辨证开方. 3,侧柏叶5O克加开水泡头发. 4,吃炒或煮的蚕豆. 5,按摩头部(摘原甘肃厅刘维忠厅长微博)

  • 中医解决风寒感冒有妙招,去根,见效,省心,看看卢主任怎么说。

    中医解决风寒感冒有妙招,去根,见效,省心,看看卢主任怎么说。

  • 生活中医:姜的妙用大全集!

    姜之家族 1.生姜 多加工成丝.片.末.汁来入菜,是炒.煮.炖.蒸.拌中不可缺少的佐料.生姜的运用范围是最广泛,我们常说的老姜,泛指生姜. 2.子姜 则是生姜的嫩芽,为时令鲜蔬,季节性强,可作辅料.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