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读第11讲:公孙丑(下)解读2
相关推荐
-
孟子译文・公孙丑章句
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公孙丑问道:"先生如果在齐国当权,管仲.晏子的功业可以再度兴起来吗?" 孟子曰: ...
-
清晨碎语 | 孟子的意见和建议(21.01.17)
读了一个故事,孟子答齐宣王,资治通鉴上的,史记等史书上肯定也有. 读完之后,感觉古人当年都挺滑头,说话曲里拐弯. 故事是周赧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314年的故事. 那年的大事就是齐国以匡扶正义的名义进入 ...
-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赏析 / 严勇 .音频 / 张佳 译文 古代的君子,有过错就会去改正它.--<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赏析 这是孟子讲改过的一句话. 讲这句话的背景是孟子劝齐王不要去占有燕国,而是选 ...
-
中庸研读第11讲:第20章(二)解读
中庸研读第11讲:第20章(二)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20章(二)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治理国家执政抚民的九条原则:理解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的道理:懂得中庸之道必"择善固 ...
-
《孟子》研读第10讲:公孙丑(下)解读1
<孟子>研读第10讲:公孙丑(下)解读1 教学内容:公孙丑(下)第一至七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认识和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对战争胜负所起的作用:孟子对待王 ...
-
《孟子》研读第4讲:梁惠王(下)解读1
<孟子>研读第4讲:梁惠王(下)解读1 教学内容:梁惠王(下)解读第一至四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了解孟子对人君田猎以时.钟鼓有节.与民同乐的观点:理解&q ...
-
《孟子》研读第5讲:梁惠王(下)解读2
<孟子>研读第5讲:梁惠王(下)解读2 教学内容:梁惠王(下)解读第五至八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了解什么是"王政"及王道和仁政的内涵: ...
-
《孟子》研读第6讲:梁惠王(下)解读3
<孟子>研读第6讲:梁惠王(下)解读3 教学内容:梁惠王(下)解读第九至十二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理解用贤图治和依靠专家并让专家学以致用:实施仁政才能得民 ...
-
《孟子》研读第7讲:梁惠王(下)解读4
<孟子>研读第7讲:梁惠王(下)解读4 教学内容:梁惠王(下)解读第十三至十六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认识国际关系中小国要自强自立,要争取独立自主:治国要练 ...
-
《孟子》研读第8讲:公孙丑(上)解读1
<孟子>研读第8讲:公孙丑(上)解读1 教学内容:公孙丑(上)解读1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认识和理解"行仁政而王"的理想及"乘势 ...
-
《孟子》研读第9讲:公孙丑(上)解读2
<孟子>研读第9讲:公孙丑(上)解读2 教学内容:公孙丑(上)第五至九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认识和理解 "以德治国"的观点:&qu ...
-
《孟子》研读第14讲:滕文公(下)解读1
<孟子>研读第14讲:滕文公(下)解读1 教学内容:滕文公(下)解读1-5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理解君子立身处世不能苟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