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化工】碳中和深度报告之一:碳达峰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1年3月29日发布的报告《碳中和深度报告之一:碳达峰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李永磊 S1220517110004  董伯骏 S1220520060003

核心观点

研究目的: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我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那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目前相关的政策部署有哪些?碳达峰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是什么?这些是我们本篇报告研究的重点。

主要背景:

碳达峰碳中和提出背景

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全球就此进行多次气候谈判。在《巴黎协定》的指导下,各国达成一致目标,即在本世纪末将温度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为了共同解决全球气候问题,承担大国责任,2020年9月,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国内相关政策部署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出之后,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积极进行目标制定及政策部署,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也在日益完善。行业方面,2021年1月,17家石油和化工企业、园区以及石化联合会联合共同签署发布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对整个行业极具指导意义。在各地政府积极制定整体目标规划的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印发了《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是第一个在规划中准确提出控制目标的的地方性文件,同时也给化工等各行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参考价值。

主要结论:

化工行业碳排量在工业领域占比16.7%

2019年,化工生产部门产生碳排放量约5.88亿吨,约占工业领域总排放的16.7%,占全国能源碳排放比例为6%。

对化工行业影响一:高排碳行业价值将被重估

在碳减排的背景下,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扩张受限,行业壁垒有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市场对相关产品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整个行业的利润将得到大幅改善,行业价值有望得到明显提升。

对化工行业影响二:利好有技术优势的企业

双碳战略,表面上是对碳排放进行限制,而实际上是想通过带有约束条件的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行业技术水平,这将利好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以及拥有全产业链,可以获得产品高附加值的企业。

对化工行业影响三:利好国际化布局的企业

双碳战略下,国内碳排放政策将进一步收紧,而全球各国碳减排政策仍呈现差异化的特点。因此,前期全球化布局的化工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各地资源,合理分配各项生产项目,有望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对化工行业影响四:新能源上游获利好,重点关注绿色消费新材料

我国能源消耗目前主要以高排放的煤为主,双碳战略下,我国须在供给端和消费端都进行结构转型。能源供给方面,新能源领域将会获巨大发展良机,这也将带动相关上游材料的增长。与此同时,在消费端,节能环保的绿色新材料也将获持续关注。

对化工行业影响五:碳捕集、封存和转化成发展新机遇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碳减排是主要的一种方式,帮助我们从根源上减少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回收存储利用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另一种形式。而拥有先发技术的企业将获成长良机。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执行不确定性、新产品开发进度低于预期、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安全环保风险、终端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等

正文如下

以上为报告部分内容,完整报告请查看《碳中和深度报告之一:碳达峰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

   方正基础化工&石油化工团队  

李永磊

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

李永磊: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硕士,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7年化工实业工作经验,5年化工行业研究经验。

董伯骏:清华大学化工系硕士、学士,化工行业分析师。2年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经验,两年半化工行业研究经验。

刘少卿: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硕士,西安交大制药工程本科,化工行业研究助理,6年化工工程经验,2年行业研究经验。

赵小燕:浙江大学化工学院博士,化工行业研究助理。

郭天逸:北京大学硕士,化工行业研究助理。

(0)

相关推荐

  • 海通宏观:影响不容忽视 “碳中和”如何推进?

    摘要 [海通宏观:影响不容忽视 "碳中和"如何推进?]几乎所有行业都会消耗能源,大多也会涉及到碳排放的问题.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在宏观.金融.产业政策等领域都会有举措,这势必 ...

  • CO2排放大户—合成氨或将实现零碳逆袭!

    ▲  <文章顶部广告位> 2021 年 8 月 25 日,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的机械材料研究院发布消息,称开发出了一种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氨的创新工艺.这是一种零碳排放的氨生产 ...

  • 美国、加拿大的新排放目标或将提高塑料和化学品需求

    美国和加拿大宣布的新排放目标可能会增加对用于可再生能源.高效建筑和电动汽车的塑料和化学品的需求. 这些新材料的成本可能将由消费者承担.而化工企业在寻找减少自身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时,也可能承担一些自身的 ...

  • 全球开启碳中和大行动 各国竞逐新目标

    □实现碳中和意味着经济要经历从行业到产业链的全方位改变 □为践行碳中和目标,各国在财政政策支持方面都予以倾斜 □碳中和不是终点,业内呼吁各方加强合作,朝共同目标进发 一场波澜壮阔的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潮 ...

  • “碳中和”下,冷冻冷藏企业的行动方向在哪里?

    除了内卷.躺平外,今年最火的词语就是"碳中和""碳达峰"了.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2021年八大 ...

  • “碳中和”与ESG投资系列报告

    一.引言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2019 改编 ...

  • 走化工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道路

    作者:巨化股份总经理韩金铭 一.后疫情时代化工市场的三大转变 一是中国成为了全球最为稳定的生产地和最大的消费地.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得益于政府完善的防控机制,中国率先复工复产.而欧美疫情一直在延 ...

  • 原题:依赖煤炭的中国大举开展全国性碳交易

      本周一,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施行,中国谨慎地将碳交易扩展到全国范围,这是该国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报道如下: 相关企业都被分配了一定的碳排放配额. ...

  • 石化行业探讨碳达峰碳中和路径

    目前距离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分别只有8年多和不到40年的时间,为帮助石油和化工企业尽快进入角色,4月29日,在2021石化产业大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论坛上,业内专家向企业介绍了实现"双碳&q ...

  • 2021年全国碳市场将正式启动运行

    一系列制度文件加速落地 发电"打头".钢铁等多重点行业将陆续纳入 明年全国碳市场正式运行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2月1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党组会议 ...

  • 石化碳中和: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现状面面观(6)

    十七.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现状面面观 ★行业能源消费情况: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行业能源消费量均保持上升趋势,年均能源消费增长率由"十二五"期间的6.7 ...

  • 消息:“十四五”炼化行业碳减排路径

    "十四五"期间,中国炼化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碳排放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下,石油需求渐进峰值,产品结构变化显著,化工原料需求增长快于成品油,而炼化行业产能 ...

  • 安信策略:“碳中和”是长达40年主题投资机会 利好四大主线

    "碳中和"是什么?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 ...

  • 多地部署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节能和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以下简称"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正成为中央和地方节能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近日来,各地纷纷部署行动,广东.山东.江苏.河南等多地对遏 ...

  • 关于碳中和的两条主线

    今日想跟大家谈谈最近股市的最强热点:碳中和. 啥叫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 ...

  • 双碳目标下,汽车行业能做什么?

    产业链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原料和零部件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更甚,供应商的压力其实远高于整车厂. 文 | 许健 李丽华 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愿景下,汽车行业责无 ...

  • 免费研报精选:有色、电力、环保等板块崛起!碳中和概念又开第二春?

    摘要 [免费研报精选:有色.电力.环保等板块崛起!碳中和概念又开第二春?]西南证券进一步给出投资建议,碳中和作为未来30-40年的确定性历史进程,必将催生出巨大的投资机会.从碳中和进程的逻辑结构来看, ...

  • 五一前市场应该出一个三倍股,是谁?

    (在正文前,先提一句,今年的年度题材就是碳中和,这个毫无疑问.要持续关注.起码出一个三倍股,一定和这个概念有关.至于是谁,我们慢慢跟踪.) 前天觉得豆神教育,是短期被北京教育培训整顿误杀,周末发文提了 ...

  • 资讯丨国际能源署:全球能源系统50年内将全面实现净零排放

    10月28日,国际能源署(IEA)在京发布<2020能源技术展望>报告(以下简称<展望>).该报告经过对800余个减排技术的深度分析,并基于设施转型以及消费者行为转变两方面,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