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日常家用一览表,十万人收藏

中药配伍有'七情'之说,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单行,就是用单味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相须,即两种以上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有明显增强其原有的疗效。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主辅配合,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

第一类

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这类最有意义。例如:

桂枝——白芍(气——血) 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 二参汤,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 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 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 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 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 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黄连——干姜(寒——热) 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 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 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 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 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 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 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 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 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 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 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 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 枸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 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 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 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升——降) 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 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 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酸——甘) 连梅汤,化阴生津。

乌梅——黄连(酸——苦) 连梅汤,泄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 四物汤,养血和血。

第二类

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化湿结合理气,发汗结合通阳,包括上下、表里结合,以及相须、相使等在内。这类在临床上最为多用,例如:

苍术——厚朴 平胃散,燥湿行气。

豆豉——葱白 葱豉汤,散寒通阳。

半夏——陈皮 二陈汤,化痰顺气。

杏仁——贝母 桑杏汤,顺气化痰。

知母——贝母 二母散,清热化痰。

枳实——竹茹 温胆汤,和胃止呕。

木香——槟榔 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

人参——蛤蚧 人参蛤蚧散,纳气。

黄芪——防己 黄芪防己汤,行皮水。

人参——附子 参附汤,温补元气。

黄芪——附子 芪附汤,温固卫气。

白术——附子 术附汤,温补中气。

附子——茯苓 (相使) 温肾利水。

黄柏——知母 (相须) 清下焦湿热。

第三类

取性质和功效类似的两种药物同用,目的在于加强药效,或使内脏之间得到兼顾。例如:

党参——黄芪 补气。

附子——肉桂 温肾回阳。

山药——扁豆 补脾止泻。

沙参——麦冬 润肺生津。

柏子仁——枣仁 养心安神。

杜仲——续断 补肾强腰。

麻仁——瓜蒌仁(处方惯写蒌麻仁)润肠通便。

龙骨——牡蛎(处方惯写煅龙骨) 固脱。

金樱子——芡实 固精。

赤石脂——禹余粮 涩肠。

谷芽——麦芽(处方惯写谷麦芽) 助消化。

桑枝——丝瓜络 活络。

牡蛎——石决明 潜阳。

升麻——柴胡 升提气分。

旋复花——代赭石 降气。

橘核——荔枝核 消疝气。

甘松——山奈 止胃气痛。

海藻——昆布 消痰核。

荆三棱——蓬莪术 消癥瘕痞块。

白茯苓——赤苓(处方惯写赤白苓)利水。

甘遂——芫花 逐水。

常山——草果 截疟。

当归——川芎 活血祛瘀。

桃仁——红花 破瘀。

蒲黄——五灵脂 祛瘀。

乳香——没药(处方惯写炙乳没) 理气散瘀止痛。

藿香——佩兰(处方惯写藿佩兰) 清暑。

银花——连翘 清热解毒。

黄连——黄芩 泻火。

桑叶——菊花 清风热。

羌活——独活(处方惯写羌独活) 治风湿疼痛。

川芎——草乌(处方惯写川草乌) 治寒湿疼痛。

青皮——陈皮(处方惯写青陈皮) 疏肝胃气。

苏梗——藿梗(处方惯写苏藿梗) 理脾胃气。

天冬——麦冬(处方惯写天麦冬) 滋养肺肾。

芦根——茅根(处方惯写芦茅根) 清肺胃热。

砂仁——蔻仁(处方惯写砂蔻仁) 健脾胃。

神曲——山楂 消谷肉食积。

本药对是学习资料,给广大中医及中医学习者的快速记忆法,中医讲究论证辨,理法方药一套标准的诊疗流程中,方和药是可以分开,但也是联系很紧密的,为何突出药的重要性?

因为有些药可以独自成方,如独参饮,有些两三味的药也可成方,如青娥丸,两味中药杜仲补骨脂。

另外,药的炮制对药的性味也有很大影响,比如姜,生姜,干姜,姜碳,药的学问很深呢。

(0)

相关推荐

  • 中药配伍经验,提高疗效

    中药配伍经验,这样用疗效提高,你了解几个?] 1.痛风--土茯苓+桑枝 2.早(xie)--枸杞子+桑螵蛸 3.自汗--太子参+黄芪 4.盗汗--地骨皮+黄连 5.胃溃疡--白芨+丹参 ​​6.支气管 ...

  • 温胆汤临床证治

    温胆汤出自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温胆汤最早的文献记载为南北朝名医姚僧坦所撰的<集验方>.宋嘉祐年高保衡等曾据此校<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谓大病 ...

  •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

    处方上经常当归.白芍同用,苍术.厚朴同用,半夏.陈皮同用,这种药物的配伍,主要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有根据,有理论,不是随便凑合的.通过适当配伍,能加强药物的效能,扩大治疗的范围,值得我们重视.兹为便于大 ...

  •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中医生必看)

    处方上经常当归.白芍同用,苍术.厚朴同用,半夏.陈皮同用,这种药物的配伍,主要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有根据,有理论,不是随便凑合的.通过适当配伍,能加强药物的效能,扩大治疗的范围,值得我们重视.兹为便于大 ...

  •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值得收藏)

    处方上经常当归.白芍同用,苍术.厚朴同用,半夏.陈皮同用,这种药物的配伍,主要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有根据,有理论,不是随便凑合的.通过适当配伍,能加强药物的效能,扩大治疗的范围,值得我们重视.兹为便于大 ...

  • 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学中医必看)

    处方上经常当归.白芍同用,苍术.厚朴同用,半夏.陈皮同用,这种药物的配伍,主要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有根据,有理论,不是随便凑合的.通过适当配伍,能加强药物的效能,扩大治疗的范围,值得我们重视.兹为便于大 ...

  • 【史上最全】中药别名大全,药房人员强烈建议收藏。

    今天 常用中药处方别名及功效 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处方别名:玉竹.肥玉竹.炙玉竹.葳蕤.葳参.萎香.萎蕤.萎簃.西竹.海竹.津竹.广竹 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 ...

  • 史上最全的中药香囊配方,赶快收藏吧!!

    中药香囊一般采用芳香中药材做为配料,比如丁香.沉香.艾叶.佩兰.肉桂.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苍术.薄荷.藿香等,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香囊浓郁的药香在口鼻周围就可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香囊中 ...

  • 【最全】史上最全的中药脏腑用药规律!

    中药脏腑用药规律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考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分类记忆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心 1.养心阴安心神----酸枣仁,柏子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 ...

  • 【最全】史上最全的中药脏腑用药规律

    中药脏腑用药规律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考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分类记忆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心 1.养心阴安心神----酸枣仁,柏子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 ...

  • 史上最全的中药记忆法

    特 别 推 荐 培训时间:5月14日-5月16日(5月13日报道) 培训地址:湖南长沙 培训报道:李老师  15194565744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