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竹子画得好,原来有这个秘密……

他,一生爱竹画竹,画出了竹的精神,画出了一个竹的世界,传之后人,可谓流芳百世,启迪来者。郑燮画竹因喜欢竹之气节,有题画竹句“屈大夫之清风,卫武公之懿德”。


他画竹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用笔畅达遒劲,构图布局可谓“乱而不乱”,“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并举”。

他的特异之处还在于他作画全然体现了“书画同源”理念,可谓“一笔书,一笔画”。

至于画面题跋的独特书体,则于隶书间极为随意地融入了篆、隶、行、楷笔姿笔意,由此他自己将他的书体称为“六分半书”,可谓一代高人,也是一代狂人。

题识:扬州鲜芛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板桥郑燮画并题。

观赏郑板桥绘制的《竹石图轴》,如坐春风《郑板桥集·题画》中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有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则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也是因为这点,他的绘画在那一时颇受士大夫,平民所喜爱。

他画得的竹子体貌疏朗、笔力瘦劲,自有一番超凡脱俗的风格,时称“郑竹”,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

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

他的竹子为什么画得好?原来有这个秘密:

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当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时,觉得零乱却飘摇的竹影宛如一幅幅天然图画。

他以自然为师,在《题雨后新笙图屏风》中写道:“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笙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可。”

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

“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在《题画竹》中,他总结自己的画竹之法: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

他的《墨竹图》,嫩竹老竹,泼墨有香有淡,新、老、前、后,层次清楚,既互相交叉,又各自独立,极富立体感,是一幅优秀的作品。

郑變  仿文同竹石图  故宫博物院藏

郑變  华峰三祝图 167.7cm×92.7c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款识: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踈踈,何必重重叠叠。乾隆辛未九秋,板桥居士郑燮。

郑變  墨竹图 168.7cm×90.5cm  炎黄艺术馆藏

郑變  墨竹 128.8cm×68.5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0)

相关推荐

  • 中国画:20幅,郑板桥画竹子,蓬荜生辉!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绘画深受沈周.陈淳.徐渭.石涛.朱耷等人的影响,注重个性发挥,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写出物象的形神,抒发情感,把传统的写意花 ...

  • 郑板桥的这些竹子极简,但极有味道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郑板桥 原名郑燮,人称板桥先生. 清代书法家,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 "三绝&qu ...

  • 难怪郑板桥的竹子画得好,原来有这个秘密

    他,一生爱竹画竹,画出了竹的精神,画出了一个竹的世界,传之后人,可谓流芳百世,启迪来者. 郑燮画竹因喜欢竹之气节,有题画竹句"屈大夫之清风,卫武公之懿德". 他画竹的三个阶段&qu ...

  • 郑板桥的竹子和石头怎么画?简单演示一下。

    郑板桥的竹子和石头怎么画?简单演示一下。

  • 郑板桥最擅长画竹,竹子有个特点,就是“瘦...

    郑板桥最擅长画竹,竹子有个特点,就是"瘦".他明码标价,大幅六两银子,中幅四两银子,小幅二两银子,条幅对联一两银子,扇子斗方五钱银子. 他跟前来求画的朋友说,来的时候不要带礼物,太 ...

  • 徐渭和郑板桥都是画竹子名家,但徐渭的竹子更胜一筹,为何?

    徐渭和郑板桥都是画竹子名家,但徐渭的竹子更胜一筹,为何?

  • 郑板桥是怎样画竹子的?

    杨西|撰文 中国画家常以竹为题材作画,以竹为单独题材而进行创作应始于唐朝,北宋文同开创了"湖州竹派",将画竹的风气推向一个高峰,被称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恩.高克恭.倪瓒,明 ...

  • 郑板桥是怎样画竹子的? 精品

    杨西|撰文 中国画家常以竹为题材作画,以竹为单独题材而进行创作应始于唐朝,北宋文同开创了"湖州竹派",将画竹的风气推向一个高峰,被称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恩.高克恭.倪瓒,明 ...

  • #汇文品画# 郑板桥的竹子清逸劲秀#欣赏...

    #汇文品画# 郑板桥的竹子清逸劲秀#欣赏与收藏# #中国画经典系列#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 ...

  • 郑板桥 ——细数画竹之精髓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晚年时曾在一幅<竹石图>中题诗: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笔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画了40年竹子,终于悟出绘 ...

  • 郑板桥的竹子:清逸劲秀

    来源:中国美术 ID: zgms6118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