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口服就不输液”,需知输液风险不亚于“小手术”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石浩强


输液是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的重要手段,具有药效迅速、适于急救等特点,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治疗手段。然而过度输液的现象目前却是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输液行业消费情况由2010年的80.1亿瓶增长至2014年的107.2亿瓶,年均增长率为7.5%,人均8.25瓶,远远领先于国际平均水平,真心的数据惊人。

事实上,输液是直接将药物输入静脉而进入人体血液,短时间内即可分布全身,其所面临的风险远远比口服、肌注等其他给药方式来的大得多,堪比一次“小手术”,且绝非危言耸听。早在2013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中就强调:“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这一信息的提出,让更多人开始重视静脉输液的潜在危害。

早在《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就显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属于静脉注射案列的占到73.4%,几乎为3/4,而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上升。静脉注射给药途径风险较高,选择合理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药品给药途径有很多种,目前口服、肌注和静脉输液是最为常见的。让我们来看一下三种给药方式的区别。

① 口服用药方便,要求制剂简单,病人痛苦较少,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大部分药物起效较慢,不适用于危重病人。另外,口服后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还可以通过洗胃等措施来阻止药物的吸收。
② 肌肉注射吸收好,但除了局部疼痛以外,还可能会导致臀部结块,出现“青蛙腿”等现象,因此现在肌注用药的方式几乎退居“二线”。
③ 静脉输液,由于输入的药物无需任何屏障就可以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因此输液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起效快,静脉给药可经血液循环迅速到达全身,在抢救病人时,可以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不能经口服的病人(如昏迷、麻醉的病人),适宜静脉给药。但是静脉给药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及并发症;同时由于是侵入性操作,还能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无法及时清除已经进入血管体内药物。

在口服、肌注、输液3中治疗方式中,口服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虽然起效慢但最为安全,药物残留清除迅速。而输液的起效虽然较快,但不良反应多且无法及时清除残留的药物,生活中由于输液反应引起抽搐甚至导致死亡的案例颇为多见。事实上以临床用药安全为首要素时当然应选择口服给药,输液的风险高,绝不不亚于一次小手术,顾此失彼、贻害重重的事例屡见不鲜。

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输液可能会引起的风险:

① 输液可能发生渗漏性损伤,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如某些肿瘤化疗药、静脉补钾和补铁类的制剂)。

② 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是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可能导致高热、寒战、红疹、瘙痒、肿胀等反应,严重者还可能导致休克(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死亡。

③ 输液导致的感染可能让病原体如病毒、细菌进入人体引发炎性反应,病原体还可能随血液循环直接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威胁生命。

④ 长时间输液可引起局部静脉炎,导致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甚至伴有机体的畏寒、发热等。

⑤ 心功能较差的患者,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心脏的负担骤然加重有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

正确认识静脉输液至关重要,不盲目输液但也不要完全规避,正如手术需权衡利弊后进行一样。其实是否需要输液,要视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体差异而定。2014年8月18日,安徽省卫计委就已经提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等53种疾病是无需输液治疗的,但若碰到口服吸收不佳的药物或无法口服、需要禁食、意识不清、吞咽功能障碍或处于麻醉状态的患者时就需要考虑输液了。

一旦输液,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规避“小手术”的风险呢?

① 静脉输液溶媒的选择至关重要。注意液体的pH值,避免发生与药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盐析、沉淀等反应进而影响输液质量。例如,大部分抗菌药物和呈酸性的药物以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稳定性较好。

② 输液速度与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一定要因人而异。严重脱水患者如心肺功能良好则可以快速滴注(10ml/min);颅脑、心、肺等疾病的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应慢速滴注(2~4ml/min以下),治疗时仍需以实际情况随时调节速度。需要严密观测滴速的药物有:肠外营养液、血药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可引起毒性反应的药物、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的药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药物。

③ 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如可乐必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因为会影响小儿的关节软骨发育, 18岁以下的儿童应禁用。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更应该考虑酌减注射药物的剂量。

“能口服不输液”的提出,对于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地方的医院开始取消门诊输液,纷纷倡导无感染不输液。维护患者健康安全,不仅要依赖于医药监管制度和体系,还需要传递正确的医疗知识和理念。在这点上,正确认识静脉输液,促进合理、安全用药,善莫大焉。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0)

相关推荐

  • 发热三天不打吊瓶,真的会烧坏大脑吗?

    "我们这边医生一直强调,要是三天体温不降的话得去医院打吊瓶,医生说高热会损坏大脑." 近日,儿科医生赵涓在做线上问诊时,收到家长这样一条留言,她把截图上传到微博中,并表示:&quo ...

  • 输液危险知多少?

       他,67岁,患气管炎多年了.这一天喊来近处门诊的医生到自己家中输液.一瓶液体没输完,人就不行了.     她,75岁,身体健康从没进过医院.只是那年冬天感冒在小门诊输了3天液,就突然去世了.   ...

  • 建议,需知12项关于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的政策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减除符合规定的以前年度亏损. 对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这12项政策规定您清楚吗? 一.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一般不超过5年 企业纳税年度发生 ...

  • 21/02/02 抄我作业需知 随着在股市的经验越来越多,水平慢慢有所提升,最主要是发表的言论越来越...

    随着在股市的经验越来越多,水平慢慢有所提升,最主要是发表的言论越来越多,承蒙身边的一些朋友看得起,他们认可我的水平,遂开始想着抄我作业.(我知道,他们更多是看我近几笔投资获利丰富,以结果论我是做得不错 ...

  • 『性生活』女人需知:不可错过的最佳美胸时间

    『性生活』女人需知:不可错过的最佳美胸时间

  • 干货分享:怎样才能快速上手自媒体?这4大技巧,新手需知

    在当今社会,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真的不远了,而且自媒体有很多盈利模式,既能变现也可以增强自己的能力,所以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人出现了.今天,准哥想分享的就是小白怎样才能快速上手做自媒体,希望能对踏上自媒体 ...

  • “医不叩门”,绝不是摆架子,病人需知!

    守拙草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古人很久以来就有医者三戒:医不自治.医不叩门.医不戏病. '医不叩门'是指:医者不能主动上门,哪怕是朋友.邻居.这里有两个理:一是责任主体的 ...

  • 领导干部需知,乡村振兴的七大核心点

    文旅专题 来源:搜狐网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我们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旅游能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商贸业等相关联产业的发展,使乡村 ...

  • 道家十大辟邪宝石有哪些?宝石佩戴需知

    说起珠宝这种石材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非常的陌生,因为这种石材一般都会非常的珍贵,而且这种石材还具有着能够辟邪的作用.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道家风水的国度,尤其是老一辈的人都会比较相信风水,所以会经 ...

  • 快速记忆常用的ps快捷键口诀你需知!

    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吗?那就请熟练使用PS软件吧!刚刚入手PS同学也无需着急,因为我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常用的PS快捷键口诀.一起来看看吧!喜欢的同学赶紧收藏吧! 1.工具使用快捷键口诀:工具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