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江南梅女郎
相关推荐
-
梅子黄了,梅雨来了。。。
江南的梅子黄了,江南的梅雨来了.春去夏来...江南有一段梅雨期.进入苦夏最后的一段喘息的机会.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梅入下江/黄海燕
行色匆匆而又犹豫徘徊,守约如宴的梅雨,寻着家家端午粽子的箬香与门前艾草气味的浓熏,又一次毫不客气地来到了下江两岸. 没有乌云翻滚,少了电闪雷鸣,也不见一丝风儿,就这样闷闷地.时不时地胡乱扯起几幅雨帘, ...
-
品读 | 张志冲:潇潇兮,梅雨
潇潇兮,梅雨 张志冲 盛夏的江南,高大绿叶的乔木下,一颗颗饱满的梅子悄悄探出风情万种的身姿,半遮半掩着流丹欲滴的红颜,煞是妩媚可爱.梅子在这迷人的季节如期成熟了,熟得让人醉眼又醉心. "黄梅 ...
-
又到江南梅雨季
(朗读者:赵朋) 南六月,端午过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梅雨季.这几天,如期而至的梅雨,不紧不慢地押着一个韵点,毫无疲倦地弹奏着大地,怎么看也没有停歇的意思. 人们说梅雨姓江南.的确,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
-
春申涧的溪水潺潺
本文图片由宁静喜悦2019年7月13日摄于春申涧 梅雨季节,更显江南水乡的风韵,静可窝在窗前听雨观雨,动可撑伞漫步在细雨翠绿的公园,湿润里尽透着江南的温婉绵柔.软密的雨中唯有一颗清净沉静的心方能听见雨 ...
-
乡土散文:家
老家怀想 家对我来说太普通了,可什么是家呢?是高楼别墅还是民房土瓦?是生活的港湾还是不老的牵挂?家对我来说就是父母住的地方,有父母就有家.有一首歌唱得好"家有父母的情,家有父母的爱,父母在家 ...
-
乡土散文:交公粮
难忘那时交公粮 我出生于农民家庭,并且亲身经历过多年的交公粮过程,品透了交公粮的滋味.而这种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于2006年给全部取消了.那一时刻的如释重负之感和无比愉悦之情,充满 ...
-
乡土散文:菜窖
记忆中的菜窖 "菜窖"一词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字眼.可对于我这个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小时候北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菜窖.菜窖是北方农村用来储存 ...
-
乡土散文:老屋依旧在,无处话凄凉
任凭时光如何变迁,留在心底的那份记忆是无法忘怀的.曾经满园的欢笑,吵吵闹闹,鸡鸣狗叫,上树爬墙 ,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而有些人却再也见不到了. 再一次老家,回到爷爷奶奶曾住过的老屋,心里 ...
-
乡土散文:推磨
磨道·推磨·磨面 总有一块热土令人魂牵,总有许多往事记忆犹新. 一个阳光明媚星期天,我回到五十里外的老家.吃过午饭,闲着没事儿,出大门右拐正北走了百十米远.走到路口往左前方看,有一块不太规则.有点艺术 ...
-
乡土散文:远去的土灶台
2021-04-27 08:30:00 这些日子,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常常在梦境里穿行,在故乡的烟雨中徘徊.饱经风霜的老树在浅睡低眠,孤独寂寞的老屋亦沉默无语.脑海中忽然想起老家的土灶台,那红 ...
-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谈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 作者 尹新武
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 作者 | 尹新武 乡土散文是和乡土小说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学现象.随意翻开一本中国散文集子,其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 ...
-
乡土散文:推磨人
推磨 我家院子的角落里有盘老石磨,像一个隐退的孤独老者默默地蹲在墙角.抬眼看去满目灰尘,没有当年的丰润和活力.看着眼前的些许凄凉,我突然想起老石磨从前热闹繁忙的红火时光. 在我幼小的时候,适逢使碾推磨 ...
-
乡土散文:回忆农村脱坯
文:乔玉璞 脱坯(鲁西阳谷一带说pēi,普通话说pī),就是制作土坯."脱坯"的事儿,恐怕40岁以下的人没有记忆了. 以前,很多地方,盖屋垒墙用不起砖而以土坯代之,而我的老家阳谷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