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青面獠牙似鬼似神,古人进考场前必先拜他,手中宝物你想不到!

魁阁即魁星阁。魁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奎星的俗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祭祀魁星的魁星楼,香火鼎盛。(王子瑞)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大屯村的高真观内的魁星阁。“奎星”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一,最初在汉代《孝经援神契》纬书中有“奎主文章”之说;东汉宋均注:“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划。”由此后世把“奎星”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为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之神。

历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奎星”,所以奎星阁总是建在文庙之旁,南京夫子庙在当时的江南贡院之侧,也是南京地区的文庙,所以奎星阁就建在了夫子庙大成殿之前,后又把“奎”化为“魁”。

魁星,又称“馗星”,指唐朝时陕西西安户县石井镇阿姑泉钟馗故里欢乐谷人“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奎星阁内塑有一个鬼形的神象,一脚向后跷起,形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象征“魁”字中的小斗字;一手执笔如点状,以示点中了中举的士子。这就是传说的“魁星点斗”。

科举时代,据说“魁星点斗”为文运兴旺之兆,于是取“魁”字字形的会意,在阁内塑造了这么个似鬼似神的塑像。清代士子们对这座“魁星”像毕躬毕敬,每当秋闱开考之前,朝拜者争往不绝。

河南浚县高真观,是元代全真道道士、“万乘国师”丘处机栖身布道遗址,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道观之一。


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金代元初道士,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因以74岁高龄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

丘处机所创龙门派,为全真道传承的主要教派。他基本继承王重阳的思想,主张清心寡欲为修道之本。撰有《大丹直指》二卷,系统阐述其内丹修炼的理论和方法。另外还著有《磻溪集》六卷,收存于《正统道藏》;《摄生消息论》一卷,收入《道藏精华录》。丘处机弟子众多,如尹志平、李志常、宋德芳等,均是名闻遐迩的高士。尹志平撰写的《北游录》等书,创造性地继承、发挥了丘处机三教合一思想,是元代全真道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


高真观是元代全真道道士、“万乘国师”丘处机栖身布道遗址,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道观之一,观中万历二十六年的碑文记述:“丘处机在此栖身,遂以真人得名,谓之高真观。”

高真观位于浚县新镇镇大屯村,占地13200平方米。观前池塘水面宽阔,清波荡漾;观内现有观门、魁星阁、元代建筑三清殿等遗址,宋元时期的遗物随处可见:经幢墩、柱础、四不像玄兽、石香炉墩、木雕龙头和历代重修高真观的碑刻。

丘处机是中国道教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高道之一,是金、元之际最著名的全真道道士。1223年成吉思汗:“赐(丘处机)号神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1088年丘处机在浚县大屯高真观栖身讲道,观中经幢就是当年丘处机讲经的讲经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浚县,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大伾山聚集佛、儒、道三教文化于一体,其中道教文化建筑有宋代的神霄宫、明代的碧霞宫、清代的吕祖祠,丘处机传道遗址高真观填补了大伾山元代文化的空缺,对于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以及发展当地旅游业有着特殊的价值。

丘处机传道遗址发现后,浚县旅游网、人民网、中央新闻社等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中国道教协会列入为2004年中国道教界大事。

高真观是祖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