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茶馆》

第553天

我对文学作品有一种天然的热爱,每当读到特别美的作品,大脑一下子就精神起来,汗毛竖立,好像天灵盖打开灌输了一丝清新。

对老舍也特别的热爱,今天在得到看到《贾行家说老舍》的音频课程果断买下,连听了三节课中讲的都是《茶馆》这部作品,然后又果断的网上寻找茶馆的话剧来看(听说电影版也特别传神)感慨万千。也看了各路高人的解读,有围绕人物的,也有围绕时代的,还有分析老舍先生写作手法的,太多这类的分析都很精辟。

我今天试着把自己的感受写一下,不分析故事,因为才看一遍也没有看原著,记不住具体的情节,也没有沉浸于故事去感受。而我的感受就是时代的动荡,老天不公。

我很幸运能出生在这个祥和的年代,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真诚的品质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当然也可以选择“享受当下”的“佛系”人生(这种生活对我来说是嘲讽,不喜欢无欲无求,原地踏步走的人生)。

这个时代给予了人们多样化的选择相对于那个时代我太幸运了,而且互联网的发达也可以让我领略不同时代人物的不同生活心理状态,感谢的还是那些伟大的作者。

说回到那个动荡的时代,从晚清的戊戌变法到日军侵华再到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下的北京,为什么说上天不公呢?因为我看到好人,那些爱国的人、品格正直的人、踏实守业的人,最后都没有善终。反而那些坏人在各个年代都能游刃有余,其实挺愤怒的。常说乱世出英雄,但是乱世之中小人得志更加普遍,那些为了眼前利益而出卖灵魂的人却生活的那么好,的确那个时代都坏了,怎么要求善恶有报呢,全凭运气吧。

当然抛出家国仇恨来说的话,作为后人我也没有资格去评价古人,我也不敢保证在那个时代我也能独善其身。所以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能拥有置生死于外的豪情,恐怕我也做不到。

每个人的选择无谓好坏,只是他们那个时代下他们在自己的认知局限中做出的最优选择。我们大众所认为的出卖良知,但在他们心中却是生活,甚至是在帮助别人。如果用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的话,他们的决策都是合理的,因为没有那些坏人的中间撮合,也许好人们会损失的更多,决策会更差。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是中间商,撮合了买家和卖家。当然这些坏人只不过是用自己中间人的职务便利,扩大了信息不对称即“欺上瞒下”。

当然站在他们自身的角度,他们是在帮助别人,他们不认为自己在做坏事。但是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他们是坏人没有任何的原则,崇洋媚外,那个时代他们坏的很纯粹,因为活着才是硬道理。但这个时代有那么多选择去生活,有那么多生活更好的方法,但很多人却选择出卖灵魂违法犯罪的,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坏人。

写到这里很矛盾,我是不是在为坏人辩解呢?如果往前看几年,这种故事我会对坏人咬牙切齿,对好人心生怜悯。而现在看的话,对各色人物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去感受,这也是挺不容易的。抛去所有的外在条件,我认为人性的本质就是生存,无谓好坏都是在自己的认知局限下作出的最优选择。不管别人做什么、怎么做,而我只管做好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