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 大建中汤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
016 大建中汤
经典的虚寒腹痛方,传统的温中散寒方,具有止痛、止呕的功效。
现代研究提示能改善肠道微循环、促进肠蠕动及肠道吻合口愈合、调节肠道菌群、保护和恢复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等。适用于以脘腹冷痛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
【经典配方】 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金匮要略》)
【经典方证】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十)
【推荐处方】 川椒10g,干姜20g,人参10g,麦芽糖50g。以水900mL,煎取200mL,去滓,烊入麦芽糖,日分2次服用。服后喝热粥一碗,温覆,避风寒。
【方证提要】 呕吐,腹痛,腹中冷,腹部隆起包块者。
【适用人群】 消瘦,面色苍白,唇舌黯淡;有慢性腹痛,为阵发性肠蠕动亢进,腹部常有隆起包块或蠕动波;腹部扁平软弱,可呈现舟底状,以脐为中心的腹部冷感、皮温低下(B)[233];脉空大无力,或细软。
【适用病症】 首先推荐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使用本方,亦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辨病使用本方:(1)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A),如胃肠手术后肠粘连、肠梗阻(A)[234][235][236]、食道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A)[237]、肝癌术后康复(A)[238]、肝移植术后康复(A)[239],但目前证据不支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服用本方预防麻痹性肠梗阻(A)[240]。(2)以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难治性肠炎[241]、克罗恩病(B)[242]、肠功能紊乱、肠扭转、肠粘连、肠梗阻(B)[243]、疝气、阑尾炎、腹膜炎、胆道蛔虫、直肠溃疡、放射性肠炎[244][245]等,目前证据不支持该方用于肠易激综合征(A)[246]。(3)以呕吐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及食管反流症等;亦用于预防吸入性肺炎(B)[247]。(4)以大便不通为主要表现者,如慢性便秘(B)[248]、孕妇便秘(B)[249]、儿童直肠肛门术后便秘(B)[250][251]、中风后便秘(A)[252]、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症的便秘(B)[253]、长效抗胆碱能药物(B)[254]和吗啡[255]引起的便秘;亦有用于下利[256]者。
【加减与合方】(1)大便干结,喜甜食者,合小建中汤。(2)痛势剧烈,冷汗出,加制附子10g,或合用附子粳米汤。
【注意事项】(1)用量过多,要注意发生干咳、浮肿、膀胱炎、噫气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