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健身教练会化身“无用阶层”吗?

“人类将把工作和决策权交给机器和算法来完成,大部分人将沦为'无用阶级’。只有少数精英才能真正享受到这些新技术的成果,用智能的设计完成进化、编辑自己的基因,最终与机器融为一体,统治全人类。”
以上这段话源于知名历史学家,来自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尤瓦尔·赫拉利教授所著的《未来简史》,他的出名源于上一本《人类简史》,全球印刷千万册,受到几乎所有商业巨子和政要推荐,如果你还没不没读的话,建议去买一本。
如果说《人类简史》中作者概括了智人,也就是我们,这一物种如何通过认知革命一步一步成为地球霸主。那么后一本书则更具颠覆性,甚至已经颇为明确的指出了未来30年,随着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的进步,有98%的工作将会被机器取代,而还在这些工作中养家糊口的人们将沦为无用阶层。

按照作者所说,哪些算是“准无用阶层”呢,出租车司机、保险销售、快递,都是高危职业,除了看上去偏体力的,还有很多偏脑力的职业也将不能幸免,门诊医生、金融交易员,甚至码农等,只要不是涉及到主题架构设计、而是实施为主的工作,很有可能会逐渐消失。
这个论断正确与否暂且不谈,但不管从最初的大数据智能推送功能,如网络广告、今日头条、智能搜索,还是从阿尔法狗仔围棋上的胜利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工作所需的思维结构、表达结构模式化、单一化,同时又需要积累和堆砌大量数据时,智人的工作不论从效率还是成本上,都比不过AI人工智能。
还记得马云说过的以后支付只需要握个手那么简单吗?书中也有相同的论断。
预测到2050 年,你和你的手机将不是分离的,它被植入你的身体,通过生物识别技术24 小时地监测着你的心率、血压、大脑活跃状态,一刻不停地计算着这些数据,它比你更了解你的欲望和喜好。

读到这里,也许你已经和我一样,可以畅想一下AI时代的健身,当你进入健身场馆的那一刻,AI教练通过芯片已经同步获知你所有的体测数据,然后根据你的目标和要求,分析全世界所有同类体型数据,甚至基因层面上的成功训练计划,最后由客户选择最适合自己时间和生活安排的计划,场馆每台机器都能同步你的训练要求,AR现实增强技术让你可以看到全方位无死角的训练动作实景演示,会员还可以穿上特制的训练服来监控自己的动作标准度以及身体数据,如果训练结束,还可以由按摩机器人来一节拉伸课。
实际上,如果稍加调研一番,国内已经有很多创业公司在往以上诸多方面尝试。并且可以预见,2018年还会有更多的智能硬件产品上市。
他们的自信从何而来?
也许就是对照目前绝大部分商业健身房教练的工作,似乎并无法比机器做得更好?
而对于一些创业老板来说,如果这个教练同时还会有要求加薪、拉帮结伙,甚至跳槽带走客户的风险的话,也许机器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当然,很多人会反驳,健身是一个体验的艺术,与教练的交流至关重要。
实际上,这也有待商榷。所谓沟通和交流,是基于双方背景、学识以及对待世界的看法趋同时所能持续进行的交互动作。
中国绝大部分教练远远到不了能与客户顺畅沟通的水平,更多的时候,双方都处于一种单向交流的情况。
更为悲观的是,很多教练学习停留在拿到认证的那一刻,从此每天生活不停的重复。
在我们的调研数据中发现,超过半数的场馆老板对于从培训学校出来的教练并不满意,认为他们无法胜任职业的需要,当然另一方面,这也与老板的选人思路逃不开干系,你把教练当成运营和销售的工具,还是一个创造性工种?

还有人会说,教练的颜值很重要,很多会员需要一个好看的皮囊监督我训练。这一点,看看小鲜肉扎堆的影视行业,也许也能给我们带来启示。”抠图“技术的无比强大,人工合成的影像技术甚至可以让顶级明星附身成人电影……
也许未来有一天,你将随意挑选全世界顶级的帅哥美女教练,同时如果这个”教练“还能对你的喜好和兴趣了如指掌,还能免除”开口杀“的尴尬。
但是,不可否认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人找教练是为了发生点什么,并且这样的需求还不少,这种需求咱不在本文的讨论之中,不过也不要低估未来的技术,一切皆有可能。
反过来说,更多人需要的达到明确的目标,比如减肥,比如三个月拥有马甲线,只要能达成目标,很多人不会在乎面对的是真人还是虚拟的教练,这一点从线上教学视频的火爆中可以略窥一二。
实际上健身行业的机器取代人工也许会比其他行业来的更快一些,在笔者看来,电脉冲技术EMS在发明几十年后,突然又开始红火的意义,不仅在于场馆的精品化和效果,而是非常明确的将真人教学的地位弱化,成为机器的助教。
如果说私教行业还参杂着很多的情感与体验因素,那么预制化、套路化泛滥的团操业的变革甚至早已开始。美国OrangeTheory、澳洲F45团操项目让会员跟着大屏幕练习,获得数亿美元融资的美国室内单车Peloton打破了单车课的空间限制,很有可能十年后你根本无法分辨屏幕后面那个挥汗如雨的教练是真人还是虚拟的数字编码。
但另一当面,就像上文所说,善于分析数据和建设架构的工作人员无法很快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放在健身业,就是那些体系的研究者和建立者,以及高精尖的专项运动教练。同样如果你的人格魅力和情商异常的高,即使只是一个普通教练,也能免于很快成为机器的替代品。
这关系到我们现在很多培训学校教什么,是死记硬背肌肉起止点、心肺、血压数据?还是情商、世界观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但是,连正规学校都很难教出那种适应变化能力、不断充实自己的人,要求我们的教练培训学校似乎更显得勉为其难了。
但乐观来说,所有新时代的技术,比如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它们并不固定了未来,事实上,我们的未来还是有很多可能性。
记得有本书叫《右脑决胜未来》,里面提到恰恰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才需要美感、同理心、情感、理解等特质来平衡这个世界,且只有这些感性因素才是成功的基石。
但这不妨碍我们认真考虑,不光是从技术层面,还从社会趋势及用户需求上去得出一些思考。
在新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我们的健身行业会变成什么样?

如果您是一名教练,欢迎参与我们的2018教练职业调查。
练吧圆桌论坛深圳站
深圳罗湖君悦酒店
4/28-4/29
寻找更多您所感兴趣的内容 可以试试点击以下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