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老爸,请尊重我的选择!

图画:焯焯
【案例——】
我现在大三,母亲和我都觉得出国读研比较好,父亲对我比较控制,他觉得我性格懦弱,身体又不好,心理承受能力又差,不适合出国,还是在家这边考个研究生,将来毕业就留在家这边给我找个清闲稳定的工作。我多次尝试和他讲道理都讲不通,他的表现就是不理我,对我很冷漠。前段时间我实在受不了就跟他妥协了,答应了按他的想法来,他开始对我的事情上心起来,对我也很好很温柔,但是我自己又不快乐了,感觉失去了方向,书也不想看,很颓废,于是我和妈妈商量还是准备出国,我爸爸听说之后就又不理我了。请问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解析……】
考学在大部分家庭都存在家长控制的情况,如果有一方是有实力的,那么几乎就可以安排孩子的成长之路了,而这种安排一直持续到今天还是屡见不鲜。就像案主一样,已经成人,可以自由选择学什么,去哪里学,但偏偏还要与父亲纠缠,不得不说这位父亲在家的操控力是有多大。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尝试找出可行之法吧。
1、坚守的力量。
每个人都有梦想,如果给足条件,每个人的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但现实总是差强人意,不是钱的问题,就是时间的问题,要不就是地域,或是人际资源等,只要有一个不到位,梦想就是幻想了。其实,造梦是第一步,如何实现才是真正的开始。我鼓励年轻人在利益周围人的同时,全力以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在任何时代都没有缺席过,只是那个梦想是不是你真正想要实现的,是否可以利益自己和他人,至于周围的声音,都只是声音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可能就有了不一样的思路:这是我想要的吗?这个梦想实现了我能收获什么?放弃对我有什么影响?一定要现在去实现吗?现在不实现能代表以后也不能实现吗?在实现的过程中什么是我的阻力呢?这些阻力是否真的是阻力?可以屏蔽的阻力有多少?这个阻力占实现梦想的多少比重呢?我能否承担实现梦想所付出的代价呢?如果这几个问题都想的差不多了,你的梦想已经实现百分之六十了,所以,坚守的力量就是你能付出多少精力去实现,你是否能够承受所付出的代价。
2、本性的呼唤。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有一种本能的求生力量,但是通过后天不断的磨合而慢慢的形成了依赖,或者是“被威胁”,比如小时候一哭就没吃没喝没玩,一笑就可以登天摘星,这种现象已经在现代的家庭中存在50年之久了,一代代的传递下去,但不乏其中有觉醒之人,通过“叛逆”“对抗”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才是本我的呈现,也尊重了自我的先天意愿。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什么呢?人的性格各自不同,也可以说是多重性格,没有定性,但有偏重性,比如一个人平时和蔼可亲,但是也有发飙暴躁的时候,这就是反常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每个人不同的立场导致了刺激到了要反击的底线,所以是捍卫!这个人的偏重性就是和蔼可亲。所以,人是没有定性的,更多没有自我意识的人,会更容易随性(从众),觉得别人说的有道理,证据充足,资料全面,经验丰富,却忽略了这些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自己可用?是否对自己有效?再次把自己本性的部分封存起来,尤其是在父母面前,这一点就是求生的本能,因为一旦父母断粮断钱断关系,TA的生活将寸步难行。举一个经典的例子大家就更清晰了:小象小时候被一个木桩子拴着,自由活动的范围有限,而当它长大以后,破坏力是百人之力的时候,依然还被一个不及自己腿的五分之一的桩子束缚,这就是本性力量不足的表现。所以,有被游手好闲的啃老的家长,也可以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而这样的年轻人也需要被社会再教育,家庭教育在这个时候已经不足以帮助TA,各安其命吧,过好自己就是为社会造福了!
总结,成人不是没有标准,心智成熟就是其一,成熟到什么程度呢?简单理解:为你做的一切事情承担一切的后果!无悔过去,重视当下,着眼未来。这就是人成熟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