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七章
相关推荐
-
道经之三六、无为自化,欲生朴镇
帛书校订本: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白话通译本: 道总是无形无名的.侯王如果能循道而行,万物就会自然生化.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七章 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
-
篆刻老子|无为而无不为
欢迎光临篆刻学堂 闲坐窗前,赏一枚印 读一本书,解一个字 无为而无不为 01 作品简介 印文:无为而无不为 作者:早飞 材料:寿山石 尺寸:30×30毫米 02 诵读经典 道德经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庄子称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在宥天下就成了无为而治的代名词.道家为什么极力反对有为?他所指的有为具体而言是什么内容?这是理解老子思想的关节点.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若一个人从生下来,就不出户不窥牖,那么,他到老死,也不会知天下和见天道的.所以这是有条件的.这个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智者知人而不自知,所以不如明者的无所不照.知人所以能胜人,而自知的明者,则能自胜,这比胜人者更强.自胜,就是自我控制,这比控制别人更难.对付别人,只需用勇气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人各有其志,有的人爱好道德典坟,进德修业,要做一个君子或圣人.唐玄宗大概就是这种人.但有的人却不爱好这些,而喜好兵谋韬略,愿从事攻战杀伐,立功疆场之上,如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明太祖注:大道若愚,似乎真愚,若言我真大道,吾道久矣.又云其细,务要守道坚,造化精. 道超乎万物,故为最大者.最大者无形无象,不能用自然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道是唯一的,所以又称之为一.得一就是得道.天地神谷万物之类,它们如何得道?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人可以通过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 以大道治天下,从老子的思想看,是因为天下万物的本性都在道的主宰之下,都统一于道的精神之下,所以执大道治天下,就能获得天下往的效果.天下万物都顺从于道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道在万物之中,这就是它的广泛性.这种在不是物质形态的在,而是理念性的在.万物不论有如何的差异,都不能超出道的原则,这就是道对万物的在.所以说万物恃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者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万物是极端多样化的,而道则不管物有多少变化,都能一以贯之,使多样性的物不脱离道的根本原则.这就是道的应物.得道之人,也能自如地应物,因为他能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