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前朝之末日黄昏:鲁国末代国君鲁顷公

战国发展到鲁顷公时代,诸侯们大多认识到秦国的力量。

再聪明的人也没有办法改变人心大势,诸侯列国们的腐朽已经是烂到了骨子里。

所谓合纵连横完全被瓦解掉了,六国之余威消散殆尽,秦国自长平之战后就再无匹敌之国。

周人的历史就是一种从部落酋长式政治到中央集权式政治的探索,那种分散的部落管理思维演变成所谓的分封体系和嫡长子继承制。

政治制度融合到社会之中成为构架国家运转的基础体系,即是众星捧月式的管理模式。

诸侯们是众星,周天子是月,这种制度保障着八百年周人政治的稳固,并在周礼中成为规则与法律,被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而秦国人的扩张史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集权史,就是把那种基于血缘关系的分封制度转变成以皇帝为独尊的政治管理体制,只有皇帝才是能够发光的。

以前的众星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诸侯彻底消失了,代之以皇帝嫡系任免的地方县令,全国之政令系出皇帝一人。

而这种模式其实本身就是当年的强国们所信奉的,就是国君要有绝对的权限才可能真正逃脱国中权臣家族的控制,才可能真正推动国家体制变革的全面进步。

任何阻碍变法运动的力量都是绝对错误的,都应该在国君的掌控之中。

春秋战国时代很多诸侯国都推行过变法,只是大多都在保守派的反对中失败,如韩国的申不害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

当周天子的嫡系力量东周君跑到秦国朝拜,就代表着周人的集权探索已经失败。

那个时代的诸侯们从思想根源上还是希望有个强权人物,能够真正意义上改变上古乱世纷争,能够统领全国之诸侯。

即便后来周天子势微还是有齐桓公、晋文公等人在推行“尊王攘夷”,就是在试图寻找某种平衡。

可是在战国时代随着周天子集权探索的崩坏,诸侯国们很长时间内找不到能够让大家都愿意臣服的国家,秩序就不可避免的陷入混乱。

各大诸侯国都开始捣乱,打打杀杀只不过抢夺国家利益的举措而已,百余年间中原都不能出现如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人物,至于掌控着最多周人政治遗产的鲁国人,则根本无法适应这种变化。

在鲁国朝堂之上还是有很多有识之士的,如三桓、孔子等人。

这些人都是自始自终接受着周人政治教育的,这是他们能够为国君所用的关键,他们既传承着周人贵族政治的传统,又掌握着国家的核心资源,引导着社会舆论的发展。

同样的问题在于,他们所接受的这种教育,导致他们不能更为彻底的改变国家的发展轨迹,不能如韩赵魏三家和后来的田齐,直接将国君驱逐而自立为王,以自我的思想来推进国家与时代的并轨运行。

因此鲁国人在进入战国而后的存在感是明显要低于春秋的,这种困局持续了近两百年,后来在秦人攻灭周天子的战役中终于得以解脱。

周天子不在了的那些时日里,不知道鲁顷公会作何感想。鲁国人有着最多的周人政治制度遗存,有着最多的周人文史典籍遗存,就是周人顶礼膜拜的周礼大多数也是存储在鲁国深宫之中。

作为守持着最多周人政治遗产的鲁国人,得悉秦国人攻灭周天子的事情而后,一定会在内心感叹“周天子居然不在了?”

鲁国存在的意义何在?鲁国人还能与哪个国家同仇敌忾,北方的田齐国君主已经不姓姬了,南方的楚国也是异族,邻近的韩赵魏只不过是远亲,最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已经不能与秦国对战。

史书载:“楚考烈王伐灭鲁。顷公亡,迁於下邑,为家人,鲁绝祀”,鲁顷公能做的只是随身携带周礼,并秘密藏于墙壁之中,静静的等待着鲁国生命的终结。

(0)

相关推荐

  • 公羊笔记四——三个字,一块大号遮羞布

    4.秋,七月,天王使宰咺(xuān)来归惠公仲子之賵(fèng). 6.冬,十有二月,祭(zhài)伯来. 先看第4句: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 天王是谁?就是周天子,也就是周王.为什 ...

  • 不一样的孔子

    接着聊孔子.(上期:<看看孔子的故事有多励志!>) 4 我们昨天说到孔子十九岁进了鲁国大贵族季孙氏家当了一名小吏. 季家当时主政鲁国,鲁昭公几乎就是摆设,季家的季平子.季桓子,先后出任鲁国 ...

  • 鲁国“三桓”专政

    鲁国是周王室早期分封的一个重要邦国.它是周王室重点考虑的战略要地.这里离王都较远,又是殷商势力比较强盛的地区,另外,东南沿海的淮夷.徐戎有时服时乱.基于这个原因,周室便将周人力量最强的一支分封到了鲁地 ...

  • 周幽王经历的事,在鲁国早就发生过了|史记周次元048

    周幽王姬宫湦危机来临的时候,鲁国也没有对周王室伸出援手.是他们来不及吗?还是他们的立场和选择有问题呢?当时在位的鲁国国君是鲁孝公.鲁孝公是周王室一手扶植起来的.鲁孝公是不是也觉得,要是出兵救援的话,同 ...

  • 周鲁国首任国君姬伯禽

    周武王去世后,发生武庚.管蔡之乱,连带东方诸国也起兵,周公东征后,平定了叛乱,统一了国家.成王七年,为控制东征后新占领的东部地区成王将原本封在河南鲁山的周公迁封到山东曲阜,建立鲁国,统治原商奄之民和从 ...

  • 鲁国史话三:两兄弟随父去王都长见识,却被天子的偏心搅了局

    鲁国自伯禽建国以来,一直与齐国一起帮周王室镇守着王朝的东方,使得东夷及南蛮各藩不敢轻易反叛或袭扰王畿.但随着鲁幽公的昏聩统治,使得鲁国国内发生了内乱,也让周王室一度失去了东方的依靠,更让蛮夷之地渐渐嚣 ...

  • 西周古国——邿国,夹在齐鲁之间,鲁国以平乱为由灭邿

    西周东方小国邿国,也叫诗国,出土铜器铭文为"寺".邿国的地理位置有多种说法,古籍记载的有两种,<左传>杜预注"邿,小国也,任城亢父县有邿亭."亢父县 ...

  • 国米三冠王是哪三冠?一起回顾国米三冠王精彩历程

    国米三冠王是哪三冠?一起回顾国米三冠王精彩历程 国际米兰的三冠王已于2010年完成,那支国际米兰在意大利杯中击败罗马,在欧洲冠军联赛中击败了拜仁慕尼黑并获得了冠军,同时在意甲联赛中排名第一,完成了三冠 ...

  • 吕不韦《鲁国之法》

    鲁国之法 吕不韦[先秦]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 ...

  • 鲁国的崛起之路-攻灭九国,立足东方

    西周初年,周成王东征平定武庚叛乱,一同叛乱的奄国被灭国,周公姬旦受封于奄国故土,因周公在京师辅佐天子,其子伯禽代父就封,更名鲁国,定都曲阜. 鲁国一开始的封地很小,不到百里之地.鲁国以周礼立国,不断吞 ...

  • 鲁国史话廿二:《春秋》记载的2件平常事,细细品来,耐人寻味

    鲁桓公三年,既发生了晋国"嫡庶之争"的第五次交锋,又有鲁桓公自己的大婚喜事.就连一个不太知名的芮国,其国内都出现了一些纷纷扰扰.可以说,这真是热热闹闹.好戏连台的一年. 然而,这样 ...

  • 鲁国史话廿一:做了充分准备的桓公大婚,却有如此多的不合规之处

    上一次,咱们讲述了鲁桓公三年的三场诸侯"见面会",表面上看这三次诸侯国君的会面彼此间没有什么关联,但细细品来都是在为鲁国即将发生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做着准备.并且,这件重要的事件鄙人已 ...

  • 鲁国史话廿:3场诸侯“见面会”,都在为1件重要的事情做准备

    两篇"晋国史话",为大家讲述了晋国"嫡庶之争"的第五次交锋.好容易这一次是翼城一方主动出击,却招惹了不该招惹的陉庭,最终还是被曲沃大军碾压,甚至连哀侯都丢了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