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喜雨亭记》(宋-苏轼)

(0)

相关推荐

  • 高中生如何选择课外读物

    有人问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两者关系如何?" 我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路外无书. --余秋雨 "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 ...

  • 欧阳修为何赏识苏轼?除了治国理念好,另一点不容忽视

    宋仁宗景祐三年农历十二月十九,在小佛家不远处的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人日后必然震惊整个宋王朝,他就是苏轼.苏轼的家庭文学氛围十分浓郁,其父苏洵岁少年时不喜欢读书,但是后来却是沉 ...

  • 梅尧臣:北宋诗坛,开山祖师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 ...

  • 古文观止:《石钟山记》苏轼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石钟山记 作者:苏轼  朗诵:任志宏  张家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

  • 小楷《石钟山记》(宋-苏轼)

    苏轼此文大有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之风.此时他的大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要去初次参加工作了,苏轼也早已不是那个质疑"黄犬花中卧"的耿直青年了. 今录其文,与师友共飨.

  • 从苏轼《石钟山记》到曾国藩日记:绵延至今的石钟山命名之争

    石钟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正处在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这样一座相对高度只有40米的小山,取什么名.有什么讲究,其实并不重要.但从苏轼的著名散文<石钟山记>之后,它的名称来历似乎就成了 ...

  • 吴玉如13岁小楷泥金扇面《石钟山记》

    看不清,放大点-- 能在一个扇面上用小楷书写苏轼长文 本身就需要相当深的功力 吴玉如13岁的"大作"虽然看不出未来的风格 但可以看出一个少年深厚的基本功 以及对书写的强烈自信. 看 ...

  • 经典文言文《石钟山记·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 ...

  • 古代散文名篇丨《喜雨亭记》《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 苏轼

    <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志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 ...

  • 【人民研究生】载楹:读《石钟山记》

    载楹 劝学家园 4月16日 [孔曰:重读经典,抗击肺炎.重读一遍<石钟山记>吧,绝对有利于判断各种不同见解哦.]   读<石钟山记> 人民研究生  载楹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 ...

  • 石钟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钟山记苏轼[宋代]<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 ...

  • 古文观止189: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lǐ)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1.水经:书名,是一部记叙我国水道源流的书,相传为 ...

  • 把《石钟山记》当成一篇调查报告来读

    肖旭/文 石钟山,在今江西省北部湖口县城附近.城南的名上钟山,城北的名下钟山,合称双钟.两山山势相向,都高五.六百尺,周围有十来里.下钟山以悬崖峭壁面临长江,尤为:险要.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