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先早课|五脏生成五脏别论,阴阳应象阴阳离合
相关推荐
-
犯困多与什么有关 中医辩证
第一点:温养脾胃 一般脾胃中气不足多表现为倦怠气短,即很疲乏,感觉自己出气不赢,气短.乏力.出汗.食少.吃不多.肚子容易腹胀.说话没有力气,好像提不起精神,自己觉得特别疲劳.从面相上来看也会出现虚胖, ...
-
尚先早课|绝水谷则死,从阴阳则生
上句见<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人出生后,必依饮食而生存,饮食有赖脾胃运化成精微,故曰脾胃为后天之本.人若中断饮食,严重者可 ...
-
尚先早课|要在终始,本于阴阳
上句见<灵枢·根结>:"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玄,<甲乙经><太素>均作"妙".运 ...
-
尚先早课|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
中医诊病,法有四诊.四诊之中,尤重色脉.<素问·移精变气论>说:"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 ...
-
尚先早课 | 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人与天地相应,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具体来说,人要与天地.阴阳.四时.昼夜等相应.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
-
尚先早课|五脏所藏
心.肝.脾.肺.肾五脏是中西医共有的概念,所指也是一样的,但对于五脏功能的理解则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别.西医主要依据解剖,而中医则主要依据生命状态下的整体观察.二者的差异在于看问题的角度.方法不同,并不能 ...
-
尚先早课|周于五脏,调于四时
周于五脏,言卫气周行于五脏.<灵枢·卫气行>云:"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行于阳,即行于 ...
-
尚先早课|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
今日句出自<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终始,此指经脉循行之起止.经脉内属脏腑, ...
-
尚先早课|五脏十六部,九针十二原
上句出<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言身体各部疾病皆有虚实.关于"十六部", ...
-
尚先早课|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
五脏六腑是中医生命理论的核心.五脏与六腑在功能上各具特点.<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经>.<太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