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纪伤寒论91条到100条

(0)

相关推荐

  •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六)

    伤寒论第94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原文解释:在太阳病还没有解除的时候,忽然尺寸部的脉搏都停止不动,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三)

    伤寒论第88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原文解释:平素常常出汗的人,再用发汗方法,就会发生心神恍惚.慌乱不宁,小便以后尿道疼痛等变症,可治以禹余粮丸. 本来汗多,津液不足,再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2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2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83—91条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音唤,又胡绢切,下同.一作瞬)不得眠 ...

  • 用它熬出的汤汁味道怪异,但却是一味重要的解表发汗药

    小时候感冒了,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去医院打针,而是老妈的这汤那汤的中药.最常见的便是姜汤.紫苏叶汤,还有一种味道更怪异的汤. 一碗热汤喝下去之后,盖上棉被,捂出一身汗,立马神清气爽,感冒就全好了. 后来学 ...

  • 吴佩衡讲伤寒 | 太阳病这些情况不能发汗,切记!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解释:咽喉干燥,是津液不足之故,此证应有阴虚阳虚之分.阴虚是邪热灼伤真阴,证见心中烦热,精神不倦,喜饮清凉之物:阳虚则为下焦虚寒,津液不升,精神倦怠,喜饮热汤.无论阴虚阳虚,如 ...

  • jt叔叔经方本草 笔记12

    麻黄汤禁忌 麻黄汤比桂枝汤要猛,有严格禁忌. 麻黄.细辛很怕油,如果吃了比较油的东西,麻黄汤就发不出来汗. [7.18]脉浮紧者,法当汗出而解.若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须自汗乃愈.所以然者,尺中脉微, ...

  • 经方:禹余粮丸(发汗过多,补津液)

    禹余粮丸 [原文]原方失载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两 干姜三两 ...

  • 人纪伤寒论81条到90条

    八一: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消化系统里,平常食物里面的水,被胃吸收了以后,进入脾脏, 水一部份进入上焦,一部份进入肾脏的 ...

  • 人纪伤寒论111条到120条

    一一一:「伤寒」,阳脉濇,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 伤寒的时候,病人的脉应该是弦紧,结果病人的脉,阳脉濇,阴脉弦, 阳脉是寸口的脉讲的是表,濇代表虚,所以表是虚 ...

  • 人纪伤寒论101条到110条

    一〇一: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若汗之不差,而脉反沉,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这条就是看到病人有表证的时候,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这看起来病人有表证, 处方开错了或误用了,或是剂量开太重,结果解表以 ...

  • 人纪伤寒论51 条到60条

    五一:「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太阳病,脉浮紧这代表伤寒,无汗发热 ...

  • 人纪伤寒论41 条到50条

    四一:「太阳病」, 十日已去, 脉浮细而嗜卧者, 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一段时间过了以后,脉浮细而嗜卧者,浮代表病还有一点点,但脉已经细下来了,就是 ...

  • 修行人要谨记在心的100条生命天机

    修行居 修行人的公众号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全阳为仙,全阴为鬼,半阴半阳为人.人的一生就是逐渐衰老,走向"混沌".没有了阳气(五藏六腑的功能)生命也就停止了.   1.记住:睡觉 ...

  • 倪海厦人纪之针灸(27)条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诊治)

    那这个条口穴呢,除了我们治症,我要跟各位讲一个"易".今天如果我们有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这个杯子我们灌满水,另一个杯子我们灌半杯的水.我现在各丢一块方糖下去,糖是一样的剂量,那一个 ...

  • 修行人要谨记在心的100条生命规律

    2019-07-06 全阳为仙,全阴为鬼,半阴半阳为人.人的一生就是逐渐衰老,走向"混沌".没有了阳气(五藏六腑的功能)生命也就停止了.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 ...

  • 不容错过的《伤寒论》高手的100条伤寒精华总结,你都知道吗?

    来源|经方学苑  导读  <伤寒论>几千年来塑造了多少名医,每一条文.每一方子等都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中医人,其意义深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理解,它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上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