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纪伤寒论51 条到60条
相关推荐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三)
伤寒论第56条辨: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7条辨: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七)
伤寒论第四十八条原文: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二)
伤寒论第26条辨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服了桂枝汤后,出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饮水不能缓解.脉象洪大症状的,为邪传阳明, ...
-
荨麻疹疹及干癣的诊治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内容! 荨麻疹及干癣的诊治 文/张馨匀 水气病包括痰饮以及湿,全都是因水致病,最轻的是湿(风湿关节痛等),饮病是内发的,水气病是外来的. 水气病有五种: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七)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辨: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 ...
-
伤寒笔记20-时发热自汗出
53.病人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卫气不谐也,所以然者,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也.复发其汗则愈,宜桂枝汤.(方见上卷) 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 ...
-
人纪伤寒论81条到90条
八一: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消化系统里,平常食物里面的水,被胃吸收了以后,进入脾脏, 水一部份进入上焦,一部份进入肾脏的 ...
-
人纪伤寒论111条到120条
一一一:「伤寒」,阳脉濇,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 伤寒的时候,病人的脉应该是弦紧,结果病人的脉,阳脉濇,阴脉弦, 阳脉是寸口的脉讲的是表,濇代表虚,所以表是虚 ...
-
人纪伤寒论101条到110条
一〇一: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若汗之不差,而脉反沉,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这条就是看到病人有表证的时候,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这看起来病人有表证, 处方开错了或误用了,或是剂量开太重,结果解表以 ...
-
人纪伤寒论91条到100条
九一: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在[内经]里面说咽喉的部位是三阴所会,「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三阴经都会在咽喉的地方,咽喉平常就是很干操的人,不可发汗,所以喉咙常常觉得口渴的,就是阴虚了,这种 ...
-
人纪伤寒论41 条到50条
四一:「太阳病」, 十日已去, 脉浮细而嗜卧者, 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一段时间过了以后,脉浮细而嗜卧者,浮代表病还有一点点,但脉已经细下来了,就是 ...
-
倪海厦人纪之针灸(27)条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诊治)
那这个条口穴呢,除了我们治症,我要跟各位讲一个"易".今天如果我们有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这个杯子我们灌满水,另一个杯子我们灌半杯的水.我现在各丢一块方糖下去,糖是一样的剂量,那一个 ...
-
地理常识100条,60条世界之最!
地理常识100条,60条世界之最!
-
地理常识100条,60条世界之最!收藏学...
地理常识100条,60条世界之最!收藏学...
-
浅析伤寒论第51至60条
原文地址:浅析伤寒论第51至60条作者:李国栋 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者,应为脉阴阳(寸关尺)俱浮.若是寸浮尺不浮,就有阴气(里)虚之嫌,如第92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