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奇葩的一次科举考试,惊动了朱元璋,录取结果却是相反的
相关推荐
-
古代的举人到底有哪些特权 可以让50岁的范进瞬间高兴地发疯!
自从隋文帝开创科举考试以来,通过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是寒门子弟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那么,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有什么功名呢?首先在州府,每一年都会举行童子试(即没有功名的年轻学子.童生),官府从中抽取 ...
-
“举子文业”与南宋书院创作观
随着南宋书院规模的不断扩展和书院制度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如朱熹.张栻.吕祖谦等一批致力于书院教育的学问大家们倾心教授.潜心办学,"书院"逐渐成为南宋有志学子求学路上的首要选择.对于那 ...
-
明朝朱元璋时期,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殿试是如何进行的?
明朝朱元璋时期,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殿试是如何进行的?
-
朱元璋晚年,为何会下令取消五十一名南方考生进士资格?有何用意
洪武三十年五月,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国的大事.当时科举考试已经结束了一个多月,朱元璋却突然下令:取消五十一名南方考生的进士资格,将状元陈安车裂,主考刘三吾流放,另外录取六十一名北方人为进士. 这就是朱元璋 ...
-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全词翻译赏析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的词意 : 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 这两句中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 ...
-
高考为什么不能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录取?历史告诉你答案
6月7日和8日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稀松平常的日子,可对于高三学子而言,这却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重大挑战,因为这两天是全国高考的日子.每年都会新产生一些关于高考的话题,但有一个老话题却也是经久不 ...
-
科举制度真的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吗?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文素臣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800字 阅读需要13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科举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传统之一, ...
-
明朝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看完殿试全过程,不由感慨伙食真好
综述 殿试作为科举的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担任殿试主考官,其结果决定了考生排名. 通过殿试者直接由皇帝赐进士出身,选拔的是明代政治核心圈高级官僚群体的后备人才.因此,殿试在明代的取士链条中,具有极其 ...
-
科举考试作弊:奇葩在民间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除了考前的试题泄露和考后的誊录作弊以及考试中间的传递和枪手替考外,使用最多的作弊手段就是怀挟了. 尽管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对考场纪律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但还是有人以身试法,使用各种手段进行 ...
-
紫雨轩书话:宋代与清代科举考试的一甲前三名
2021年5月6日 [书事](1)下午3:09-4:26分,我在县新华书店续读<是非红楼: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所读为第六章<两度故乡行>(P111-P134页),本章 ...
-
你想知道古代科举考试的试题内容是什么吗?清代最后一届科考试题
古代科举考试一共考三场,每一场考三天.无论乡试.会试都是这样,可以说比现在的高考更烧脑,有的考生考完就晕倒了:但一旦考上就咸鱼翻身了,朝廷直接分配工作,而不像现在的高考考上才能读.下面是清朝最后一界科 ...
-
才学八斗的诗仙李白为什么不去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关于诗仙李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时就讳莫如深,特别是对其祖父. 曾祖父 ,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布疑阵. 上世纪90年代,吉尔吉斯斯坦考古 ...
-
容易搞错的科举考试误区,唐代与明清的进士根本不是一回事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社会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古代读书人寒窗苦读,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实现"飞黄腾达",我们 ...
-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 ...
-
古人科举考试中了探花 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
2021年04月26日 14:11:48 来源:武品文史 1人参与1评论 引读:所谓的状元,就是能在殿试上获得第一名的人.因此状元之名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想要得到的头衔.获得后就意味着自己和家族可以一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