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道”的初始状态“一”是天地万物各自变化的根本——走进《老子》
相关推荐
-
于许成 | 宇宙万物的终极理论(五)5-元素和太极“同出而异名”
5-元素和太极"同出而异名"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③:名④可名⑤,非常名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
道德经|新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理解“谷神”更好悟道
<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在说本章之前,回忆一下前面篇章,老子对道的认知与描述.玄之又玄,妙之又妙,众妙之门,老子用他的语言极尽 ...
-
第8讲 第6章 生养之神啊,你永恒【我读老子】
第6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导读 谷:道生养万物的性质和道的"虚无"状态: 神:道的重要性: 玄牝之门.天地根:道的初始性: 绵绵若存用 ...
-
初解道德经16——如何修到道的最高境界,同于天道,没身不殆?
你想不想知道,怎么做可以修到道的最高境界? 如何才能同于天地,同于道,没身不殆? 其实,老子很早就说了,首先第一步: 致虚极,守静笃: 也就是内心清净到极点,能真正不为外界一切所动. 也就是不以物喜, ...
-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章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章名曰:道之存. 此章四名话,分两层.前两句老子说道之存,后面两句老子说道之生. 该如何理解老 ...
-
这篇“道可道”的最新解读与众不同,可能会颠覆你对“道”的认知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你是你,他是他,我是我,各有其性情,各能分得开,叫得出,故能区别:日是日,月是月,山河是山河,各有其性状,故能以名命之:仁善是仁善,道 ...
-
读懂道德经:为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如果,只是说如果,要问一条鱼,水是什么,这条鱼会怎么回答呢? 这条鱼肯定会愕然地张大嘴巴,不知道该说什么.它或许知道自己是生活中水中,祖先遗留的记忆基因中,也知道自己离不开水.水主宰着它的一切,且无处 ...
-
天地万物,皆有其运转之道
摘自罗志渊<人间之书>,更多独家作品请关注:罗志渊
-
《阴符经》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祁华胜 发布时间:01-3120:52祁华胜 总裁 甘肃华胜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优质创作者 谁能解释<阴符经>这句话,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
-
道德经妙解丨03 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
03 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 ...
-
破解神秘主义:用"道"去看待万物,天地万物都一样
庄子认为是非完全是由主观的立场造成的,所以要消灭是非,也要消灭主观的立场. <齐物论>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 ...
-
《周易参同契》:天地之道、万物衍生变化与人
《周易参同契》:天地之道、万物衍生变化与人
-
8、“道”永恒的变化是天地万物万事的根——走进《老子》
8."道"永恒的变化是天地万物万事的根--走进<老子> 接着上一章老子提出:圣人应该适中的顺应天地变化之道.老子在第六章深有感触的喊出:"谷神 ...
-
帖真人篆书《悟空》佛教认为,空乃天地万物的本体
帖真人篆书《悟空》佛教认为,空乃天地万物的本体
-
6.《实用周易指南—易传》——天地万物有贵贱之分吗
作者:杨本枢 原文: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 ...
-
某知名机械公司41道面试题,看看你能答对几道
某知名机械公司41道面试题,看看你能答对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