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打卡|暄桐教室林曦老师推荐的这本书值得一读
相关推荐
-
关于“时间管理”,你需要知道这些……
"时间管理"最近也成了一个话题词汇,而且最近的瓜,有点多. 明星.网红.总裁.抢公章--,我虽然不热衷于吃瓜,但因为要讲课,用免不了跟年轻人接触,结果就被动吃瓜. 被动吃瓜,其实挺 ...
-
《心流》 | 独处专注时,你最幸福
《心流》 | 独处专注时,你最幸福
-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心理】:读千卷书之第176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心理]:读千卷书之第176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第十九本心理学著作:<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认清人类意志的极限,接受与 ...
-
从《心灵奇旅》认识“心流”—“Flow”
发布时间:2021-06-26 文:Joyce 编辑:也就不用讲 美编:Dora 来源:华东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ID:xlzxecnu) 2020年,迪士尼·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全新原创电影< ...
-
创造心流体验,增进幸福感受
创造心流体验,增进幸福感受
-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发起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撰写,近20万字,让人一生活得快乐或有意义的书,内容包括生活方方面面,如何找到人生乐趣.幸福和意义,推荐阅读.
-
7天专注4588分钟,我发现了进入心流状态的秘诀
年初,我参加了一个学习社群,每周群里都会进行专注力PS赛.怎么比谁的专注力时间长呢? 我们用了一个APP叫Forest,每次开始专注看书.学习.工作,就可以种下一棵树,把手机锁屏.在树种好之前,不再打 ...
-
读书:《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我是不用读这本书的. 心流体验对于别人来说很是难得,可是对于我来说,一个觉得每天的时间都过得飞快的人来说,几乎每天都有心流体验. 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儿子在前几天对我说:&q ...
-
心流是什么?如何生发心流?心流理论极简入门版
开智学堂 发现心流 10 月 20 日,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1934-2021)去世,享年 87 岁.也许,记 ...
-
暄桐教室林曦老师推荐必读书目之《学箭悟禅录》
读书这件事,古往今来都很看重.既有博尔赫斯说,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也有陈继儒先生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乐土.对于写字的人来说,"先文后墨",虽然不能仅以看书多少来衡量智识的总量 ...
-
暄桐教室林曦老师推荐必读书目之《日日是好日》
读书这件事,古往今来都很看重.既有博尔赫斯说,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也有陈继儒先生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乐土.对于写字的人来说,"先文后墨",虽然不能仅以看书多少来衡量智识的总量 ...
-
暄桐教室林曦老师推荐必读书目《菜根谭》
读书这件事,古往今来都很看重.既有博尔赫斯说,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也有陈继儒先生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乐土.对于我们写字的人来说,"先文后墨",虽然不能仅以看书多少来衡量智识的 ...
-
分享暄桐教室林曦老师关于读书的10条Tips
我们读书,是为丰富自己的眼界,但更重要的是借由浩瀚书海,让我们知道世界之大,个人所知的有限.承认自己无知的时候,会变得勤奋,也会变得谦和.暄桐教室林曦老师关于读书有10条Tips要分享给大家~ 1.该 ...
-
如何能够保持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暄桐教室林曦老师这样解答
暄桐教室林曦老师曾讲道,学习力的养成可以分两部分,一是"心力"的训练,另一个是关于学习的方法论.心力足够强,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持之以恒:而方法论部分,从某种 ...
-
暄桐教室林曦老师分享小楷练习字帖 亲近古代文人的小楷世界
今天来说说小楷.小楷才真正称得上表现功力和表达情感的书体.虽然每一种书体都可以用于情感表达,但是每一种书体的表达是不同的.草书表达的是豪迈和奔放,行书表达的是自由和不羁,隶书和篆书表达的是老辣与纵横. ...
-
暄桐教室林曦老师线上直播课程《小楷写经》练习字帖指南分享
今天来说说小楷.小楷才真正称得上表现功力和表达情感的书体.虽然每一种书体都可以用于情感表达,但是每一种书体的表达是不同的.草书表达的是豪迈和奔放,行书表达的是自由和不羁,隶书和篆书表达的是老辣与纵横. ...
-
你知道林曦为什么把“写字、读书、静坐”当作暄桐教室的必备日课吗?
在暄桐,写字,读书,静坐,是每天的功课."写字是一种生活",是暄桐教室的Slogan.老师林曦希望大家以文墨与古人印心,以读书长智慧,以作文通文心,也取用文人生活里的种种细小趣味, ...
-
暄桐教室老师林曦分享|读书人的读书秘钥
读书这件事,是放诸四海,往来古今,都看重的.你看,既有博尔赫斯说,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也有陈继儒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先不论我们能从读书这件事中,获益多少,长进多少,在那么多人的心里,读书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