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假自信的孩子”

1、

电视《武则天》有个片段,曾深深震撼了我。

那个片段内容大概如下:

武则天阅览了骆宾王辱骂自己的檄文后,竟然哈哈大笑,连连称赞“好文,好文”。

正当满朝廷文武大臣被武则天笑的不知所措时,武则天突然脸一沉,抬起头,对着众大臣大怒道“骆宾王,如此人才,竟埋没在民间,尔等可有责任否?”

后来我一直在想,想了很长时间,究竟是什么让武则天能有如此大胸怀,对骆宾王的恶毒谩骂毫不介意?

只有两个字,自信。

武则天为什么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因为她对自己看的非常清楚,对自己有着非常客观理性的认知。 

而我们也有很多人,以为自己自信,其实不然,我们很多人的自信是“假自信”。

“假自信”不是来自于理性的自我认知,而是来自于外界他人的表扬或认可。

假自信是经不起风吹浪打,经不起讽刺挖苦或恶毒谩骂的。 

假自信,总是一会儿自信,一会儿又自卑,最后掩耳盗铃,一句“大部分人都会自卑的”帮自己开脱。

真正自信的人,内心已经从来不会自卑了。

自卑与假自信是孪生,都来自于外部,而扎根于内心。外部直接刺激或间接敏感从而导致了内心的自卑。

如何不自卑,如何自信呢?

一句话,就是要在内心抛弃对外界感性的依赖,而去理性的认知自我。

2、

我在我以前发布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过“家长万万不要过度表扬孩子”。

因为表扬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要把表扬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吹到天上去。

孩子进步了,你表扬,它的另一面也就是潜台词:如孩子退步了,你就可能就会批评,这让孩子反而背起了包袱。

即使你不会批评孩子,孩子内心也会避免不了难受,会战战兢兢的,就恰像遇到了冷暴力。

表扬,是有点比较简单、比较懒惰、甚至有点不负责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过度表扬,则会很容易让孩子内心产生依赖,这种依赖有时满足不了,就会造成内心自卑、虚荣、甚至记恨的恶果。

在学校里,看到别人被表扬,孩子就会嫉妒不舒服,看到别人被批评,甚至会幸灾乐祸。即使不幸灾乐祸,也会感觉人家是罪有应得,这样同情心就会降低,在自我品德修养上就不能更进一步。

表扬的负面作用,一定会让孩子迷失自我理性认知。从前不久连续有硕士生在遇到挫折或不顺心时想不开的新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有些学生从小到大都在表扬下一帆风顺的,但内心其实对自己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理性认知,平时他们外表看起来很优秀很自信,其实内心抗压能力很差。

3、

自信,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因为自卑,也是后天形成的,是不完美的必然产物。真正的自信是在战胜自卑后一步步形成的。

也就是说,自信需要理性的自我认知,这个认知是有过程的,是一步步形成的。所以家长教育孩子,最好轻易不要采用表扬或批评的办法(品德品质教育方面除外)。

但外界的表扬或批评是避免不了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去正确的引导孩子,使孩子的自我认知不过多受外界表扬或批评的负面影响,这样孩子就会很好的自我认知了。自我认知了后,就能自己再反过来去理性的对待外界的表扬或批评。如此循环,孩子长大后就能形成真正的自信,而不是假自信。

真正的自信,是不会被表扬所迷惑,也不会被批评所击垮。真正的自信,是尊重遵从自己的内心。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过度表扬,这很容易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假自信的孩子”。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