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消费主义支配你的生活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1、消费主义的缩影

如火如荼的101位小姐姐出道大赛,终于尘埃落定,9位各有千秋的妹子,正式组成女团。而脸蛋漂亮、才艺贫乏导致争议最大的YCY则排名第三,高位出道,为普罗大众的话语权一锤定音。

硝烟还未散尽的618红包铺天盖地,限时满减、满赠广告,又鞭策着你囤了可能用到后年的纸巾、开封一次后再也不会用的唇膏、下次想起来可能就已经过期的面膜、未拆商标即束之高阁的衣裙,然后再一次在朋友圈里发下“剁手”的毒誓。

端午节朋友圈摄影大赛刚刚落下帷幕,那些色彩饱满的美食、构图精致的景点、阳光明媚的笑脸以及激情洋溢的游玩体验让快乐仿佛触手可及,看到照片流的你一定又在心里种下一片草原。

这些是当前流行文化的几个缩影,鲜明地呈现出三“低”特征:文化门槛低、时间成本低、分享成本低。

而造成以上特征的根本原因,则是消费主义这个幕后推手。

2、什么是消费主义

MBA智库,把消费主义定义为人们毫无顾忌、毫无节制的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具体表现在“对物质产品毫无必要的更新换代、大量占有和消耗各种能源和资源,随意抛弃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采用难以承受的生活方式等。

简而言之,消费主义鼓励消费的无脑性、即时性和传播性,它既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也是最终目的。

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之下,人们愈是懒于思考,愈汲汲于用消费表达态度;愈是黯淡的个体,愈渴望用消费体现存在感。

消费主义,是发霉蛋糕外包裹的华丽奶油,是腐烂立柱上描绘的游龙戏凤,是外强中干的遮羞布,是粉饰太平的催眠曲。

3、消费主义的原因

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用无所顾忌的消费,证明存在价值的行为和个人,但似乎从没有一个时代,能像今天这样让“消费”流行、泛滥乃至风靡到成为一种“主义”。

究其深层原因,是文化话语权的下放。

自古以来,文化和主义都是贵族和士大夫阶级所关注的,满足浅层需求,则是普罗大众追求的。

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文化生产、输出及传播已经变得日益简单和快速,加之自媒体的广泛影响力,人人皆有文化发声权,再通过大数据推波助澜,使文化话语权从古代的贵族、士大夫阶级及近代的知识分子阶级,下放到当今芸芸众生。

只要有网络,普罗大众就能表达观点,能够让他们的喜好,上升为一种“文化”甚至左右流行文化走向,但这在过去则是万万无法想象的。

但文化话语权下放,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据说某知名新闻类APP已经完全依赖大数据来向目标客户推送新闻。越是符合大众心理的,推送量越大,点击率也越高,长此下去,恐怕只会导致它的取向越来越媚俗,新闻人的独立性和严谨性怕是早忘光了罢?

文化话语权的下放促成了消费主义,而消费主义反过来加速了文化话语权的下放。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今朱者太远,而墨者太近,被这样文化包围的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又将何去何从?

4、消费主义将带我们去向何方

木心老先生怀念着“从前慢”,而被消费主义宠坏的人们,早已失去了等待的耐心。今天下单,要求明天就能送到;今天使用,最好立刻就能见效;只要到达,仿佛就已经体验。

消费主义用金钱的消耗来安抚人们的焦虑,用日益增长的物质填补人们日渐减少的耐心。但所有这些,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也许有一天,在夜深人静之时,你终于会问自己:“为什么越消费,越空虚?”

也许是时候,清空购物车,删除收藏夹,放下手机,放空脑袋,不再随波逐流,独立地为自己思考一回:

我,真的需要这些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