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永宁古寨,孤峰绝壁上的千年要塞

p01


p02


p03

永宁古寨,孤峰绝壁上的千年要塞

图文/华希良

回顾历史,处于冷兵器时代的我国古代,在辖区管理上,对于官府所在的行政地往往根据区域、级别大小不同一般会以“县城”、“州城”、“府城”来称谓。譬如:沿袭至今的兰州、广州、杭州、福州,古时的沙洲(敦煌)、肃州(酒泉)、甘州(张掖)、凉州(武威),以及大名府(北京)、河南府(洛阳)、应天府(南京)、兴庆府(银川)等。

而对于官兵镇守集中的军事堡垒或要塞,则根据等级、规模、人数不同而分为关城、路城和堡城。譬如保存至今的嘉峪关、玉门关、平型关、镇南关,以及处于甘肃的永泰龟城、八角城,处于宁夏的花马池古城(今盐池县城)、清水营古城和高平堡、英雄堡、红山堡等。

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则是一处鲜为人知的千年要塞,那就是永宁古寨。

永宁古寨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永宁镇甘志公路旁(甘泉县—志丹县)的永宁山上,往西距离志丹县28公里,往东距离甘泉县50公里(距离雨岔大峡谷20公里),整个古寨为东西走向,长2.2公里,宽1.5公里,逶迤的洛河从东、南、西三个方向环绕其侧,流经志丹、甘泉、洛川,汇入渭河。

而永宁古寨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开凿于红色砂石、高达100余米的凸起崖壁之上,再加之洛河环绕,使其自宋代以来就成为镇守边关,防范契丹、党项等游牧民族南下袭扰的军事要塞。

古寨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雄居突兀的山顶,中层为微向内倾的陡峭崖壁,下层可通向洛河汲取饮水。自宋代以来,崖壁开凿的石室、石窑、石洞已达100多间(孔),设有瞭望哨、射箭孔、炮塔等,大者可容纳百人,小者仅住一二人,议事、饮食、住宅、如厕、圈舍等井然有序,总体可容纳千人驻守或居住生活,且每层之间由石洞或石桥连接,底层与地面仅靠南侧断崖上的天桥相连。当敌人进犯时,可移动或拆掉天桥、石桥,堵住石洞,便可使每层成为独立的防御工事,达到控制河谷、凭险自守的目的。

随着时光延续、朝代更替和疆域扩展,志丹县连同永宁古寨便失去了军事防御功能,转而成了当地百姓为躲避战乱、据险求生的安身之地。据史料记载,因土著者认为此处“永远安宁”,便有了今天的永宁山之称。

永宁古寨也是一座见证历史的山,在古寨的东侧和南侧赫然雕刻着“毛主席万岁”、“大跃进万岁”的猩红大字,北侧崖室则展示着民族英雄刘志丹建立党支部、救济灾民的遗迹,而这一切也使永宁古寨承载着中国革命星火燎原、蒸蒸日上的红色印迹。

初冬时节,天气已渐寒冷。当到达永宁古寨时,因天公不作美,天气阴沉继而下起了濛濛细雨,尽管没有阳光明媚时的视觉冲击,但无论是远翘、还是近观,还是为古人设计之精巧、开凿之艰辛、布局之险要所折服和震撼。

因古寨正在开发、整修,不收门票,我们便直接进入。攀爬在蜿蜒陡立的石基台阶上,游走在刀斧开凿的红色崖室间,耳边不由自地回想起陕北的那首民歌——“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回家上网查阅,愕然发现,“盘龙卧虎高山顶”描述的正是永宁古寨。

一曲高亢的歌谣唱出了永宁古寨的风貌,也唱出了黄土高原的苍凉,以及陕北人的善良质朴。

永宁古寨,一座饱含历史的千年要塞,正在以它独有的方式盘踞在洛河之滨、高原之上,俯瞰着大地,遥望着山川……


p04


p05


p06


p07


p08


p0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山寨的险峻不仅体现在崖壁的洞室开凿,还体现在连接上下层之间的石台阶,则是充分利用了崖壁和山势,据险开凿,迂回而险要,石台阶大多只容一人上下,有些位置胖人也无法通过。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北侧崖室则展示着民族英雄刘志丹建立党支部、救济灾民的遗迹,而这一切也使永宁古寨承载着中国革命星火燎原、蒸蒸日上的红色印迹。


p26


p27


p28


p29


p30    连接上层和中层的则是开凿于崖壁之中的洞内台阶,中间部位经过悬空地段,俯视可见洛河蜿蜒流过,远观可以觉察远方状况,顶部出口则位于上层室内,一旦堵住出口,则会完全断绝两层之间的联系。洞内台阶迂回、陡立,险要异常,上下攀爬需要一定勇气,由此也体现出古人的智慧与胆识。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上层石屋的顶部有一圆形的八卦状石刻图案,细致精美,叹为观止,很好地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但至今无人研究和推断出其内在含义,尚待发掘和探索。


p37


p38

p39

p40


p41


p42    永宁古寨,一座饱含历史的千年要塞,正在以它独有的方式盘踞在洛河之滨、高原之上,俯瞰着大地,遥望着山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