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秘在于量
相关推荐
-
经方:半夏干姜散(干呕、吐诞沫)
半夏干姜散 [原文] 半夏 干姜各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干呕,吐逆,吐诞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
-
风心病垂.肺心病.缩阳症.温氏奔豚汤..沉寒痼冷..李可案
5.温氏奔豚汤 附子.肉桂.红参.沉香.砂仁.山药.茯苓.泽泻.牛膝.炙甘草.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是山西省中医学校温碧泉老师遗方,与<金匮要略>奔豚汤名同方异.本方由人参四逆汤去干姜,桂 ...
-
呃逆...抑肝和胃汤...任继学案
31.抑肝和胃汤 旋覆花10克(布包),代赭石30克(先煎),制半夏9克,粉甘草2克,淡吴茱萸4.5克,姜黄连2克,制厚朴5克,新会皮3克,赤茯苓12克,焦苍术5克,建泽泻10克,紫油肉桂0.3克,生 ...
-
中风七则(2)在线收听
中风七则(2) 李可 五.面瘫误治坏病 翟孝良,49岁.1983年2月23日初诊: 1982年12月27日晚8时许,与人闲谈中突然觉得眼跳,舌硬,说话漏风,左眼不能闭合,嘴向右歪斜,大渴引饮.服用牵正 ...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用量多少关乎成败
有一种流传很久,也流传很广的中医行话,叫做: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就是中药用量多少. 现在传世的中医经典书籍多如牛毛,就算是经典的医书<伤寒论>.<医宗金鉴>等书, 大家看到 ...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收藏贴)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同一种药物,有时用量不同,主治功用就不一样,临床效果就会差别很大,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所以深入挖掘药物的剂量和效用之间的关系,是充分发挥中药功效,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的环节 ...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 “药物的特殊用量”、“配伍规律”等,不容忽视!
连建伟 民间传统医学联盟 一个疗效显著的方剂,不仅选药精确,结构严谨,而且方中每味药的用量也是非常合理的.在临床上,药量的大小往往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 先贤以实践经验创制了许多疗效卓越的方剂,其中有药 ...
-
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看三位中医大师是怎么用药的
亿万苍生,人分九种,"九种体质",关乎着一个人的健康与否.体质养生是基础.根本的养生方法,也是最真的养生理念.四代中医世家传人--效哥,从医二十余载,从诸多的临床案例中验证了&qu ...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6种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建议收藏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同一种药物,有时用量不同,主治功用就不一样,临床效果就会差别很大,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深入挖掘药物的剂量和效用之间的关系,是充分发挥中药功效,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的环节. ...
-
【五味日知录】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本期知识要点: 用药比例 + 药量大者为君 大道至简,小术玄繁 万分难得,十分简单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绢书 "五味日知录"每天一段干货 ▍版权声明: ○ 本文视频由五味中医编辑团队 ...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的今人考量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以重量计量者,折算为现代计量(1两=15克),以容量和尺度计量者,折算为现代的容量和尺度后再称重. 如粳米1升,今用200毫升称重约180克: 半夏半升=50-60克: 五味 ...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谈谈补中益气汤中的“陈皮”!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谈谈补中益气汤中的“陈皮”!
-
浅谈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浅谈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临证时有个现象,有些病人或家属是中医爱好者,每次开方的时候,他们都似懂非懂的问一些药方的问题,最常见的莫过于叮嘱医生要不要加大一点黄芪,加大一点党参,加多点补气补血的药物呢?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