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将汗法分为广义发汗法与狭义发汗法

(0)

相关推荐

  • ​三、伤寒(指广义伤寒,包括中风在内,与上条名为伤寒有广狭义之分。)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动)〔传〕……

    ​三.伤寒(指广义伤寒,包括中风在内,与上条名为伤寒有广狭义之分.)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动)[传](指脉与证符(伤寒脉紧,中风脉缓),无数急现象.传:谓以此之所受,转授之于彼也.),颇欲吐, ...

  • 伤寒论的前世今生(一)

    林亿与广义伤寒论 伤寒有一道分水岭,大宋朝!汉唐伤寒是狭义伤寒为主,兼有广义伤寒,宋真宗朝林亿校书以后的宋本伤寒是纯粹的广义伤寒. 唐朝孙思邈真人晚年辑录了一本<伤寒论>,人称唐本伤寒,条 ...

  • 新中医人的成才之路

    广义经方总论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结,反之于平&quo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爲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

    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爲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爲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音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 ...

  • 【李士懋】应用发汗法的辩证要点

    俗云:"中医难,难在识证",诚然.识证,亦即辨证.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证.病人的症状,往往纷纭繁杂,千头万绪.欲识其证,关键在于把握证的要点.这个要点,叫法不同,有的称为标准,有的 ...

  • 李士懋 | 温煦升发少阳法治疗慢性肝炎

    中医书友会第 1871 期 I导读:"慢性肝炎往往以'肝郁'为主要表现,肝所以成郁,必有其致郁之因".本文深入分析肝条达疏泄的相关机制,详细介绍相应临床重要指征和用药经验,希望通过 ...

  • 李士懋教授重汗法论治高血压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李士懋教授治疗高血压内服方药的性能,探讨李士懋教授治疗高血压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高血压中医辨治求真>治疗高血压内服方剂,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通过对高血压的 ...

  • 李士懋:应用发汗法的辨证要点

    I导读:李士懋老先生是温病大家赵绍琴的学生,他把汗法的辨证要点总结为"痉脉.痛证和恶寒". 应用发汗法的辨证要点 作者/李士懋.田淑霄 俗云:"中医难,难在识证" ...

  • 李士懋:拓展应用辛温发汗法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主张用汗吐下三法攻邪已病,邪去则正安.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发扬了张从正的学术思想,拓展了辛温发汗法的治疗范围,将辛温发汗法既应用于实证的治疗,又应用于虚证的治疗.他不仅用辛温发汗法 ...

  • 【李士懋】甘露消毒丹临证新识

    已故国医大师李士懋在临床上善用经典名方,常根据辨证的结果选用古代经典名方加减化裁,不过分拘执于原方的君臣佐使和用量,而是掌握其药物性能灵活应用.现就李士懋临证运用甘露消毒丹经验介绍如下. 甘露消毒丹的 ...

  • 国医大师李士懋谈一个治疗胃病的泡茶小方

    连苏饮应用与析义 作者/李士懋等 连苏饮是一张颇具特色且疗效卓著的方子,临床历经验证.现摘数案如下,并析其义. 案1: 高某,男,5岁.1年前因肠梗阻手术,近7日呕吐不止,水入即吐,饮食俱废.伴腹痛. ...

  • 资料下载:李士懋教授应用乌梅丸经验浅谈.pdf

    李士懋教授应用乌梅丸经验浅谈 王金榜 梁保丽 (050091) 乌梅丸是厥阴病主方 , 具有温脏补肝 , 调 理阴阳的作用 , 治疗蛔厥证确有良效 , 吾师李 士懋教授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 , 认为乌梅 ...

  • 『名医经验』李士懋平脉辨治高血压经验 (上)

    弦滑脉为痰涎内阻,邪气阻滞,气血欲行而与邪搏击,气血激扬化风而显脉滑.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所治之风痰,不是外感所致,而是素体脾虚,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则变化为痰. <四言举要>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