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极力维护“孙刘联盟”,为何刘备一失败,孙吴就会遭遇灭亡?

孙刘联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鲁肃提出孙刘联盟的首选是刘表,刘备只是刘表手下的客将,根本没有联盟的资格。刘表死后,联盟主角当然是刘表的继承人刘琮,可是刘琮面对南下的曹操,没有任何反抗就直接投降了,而刘表的长子刘琦在江夏郡,刘琦才是举起抗曹大旗的不二人选,所以鲁肃的孙刘联盟主角,换成刘琦。这时刘备仍然没地盘,仍旧是刘琦手下的客将。关羽率水军投奔江夏的行为,其实就是表明刘备愿意继续当刘琦的客将。

刘备没有地盘,在新野县驻军人马顶多三千,关羽那一万水军水分极大,就是忽悠鲁肃的说辞。整个江夏郡才是一万水军,刘备这个北方人怎么可能在新野县养一万水军?刘备后勤全靠刘表,刘备军队规模当然由刘表控制。刘备在荆州七八年,几乎没有什么像样士族瞧得起刘备,直到曹操南下荆州之前,诸葛亮这种荆州外来户才加入刘备阵营,刘备在荆州没有什么影响力和号召力。刘备当然可以高举抗曹大旗,但是荆州抗曹大旗真正旗手是刘琦而非刘备,刘备仍然是寄居在刘琦手下的客将。

当时鲁肃火速赶往荆州,就是为了联络刘琦,遇到刘备后,刘备表明了自己和刘琦的关系,于是刘备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充当联络员。诸葛亮当时无职无权,就是刘琦方面派出的联络员。赤壁之战第二年,刘备上表奏刘琦为荆州刺史,试图从官方坐实刘琦是荆州的合法主人地位。

刘琦一死,东吴方面认为孙刘联盟已经不存在了,武力收复荆州。刘备看到自己无力对抗孙权,于是签定了湘水之盟。这时刘备才成为新的孙刘联盟的正式联盟者,孙权这时才认可了刘备的联盟地位。关羽北伐,曹操在蒋济和司马懿建议下联手对付关羽,孙刘联盟破裂。刘备集团为了夺回荆州发动伐吴战争,结果被陆逊在新野夷陵之战打败,刘备托孤白帝城。为了延续蜀汉政权,诸葛亮决定修复孙刘联盟,这时的刘是刘禅,但是联盟是有代价的。

如果东吴没有利益,凭什么愿意与蜀汉联盟?直接吞并蜀汉难道不香吗?诸葛亮的战略就是北伐曹魏,迫使曹魏东西两线作战,为东吴分担军事压力。这样东吴就会成为蜀汉北伐的受益方。孙刘联盟再次建立,蜀汉就无需再造水军防备孙权西进益州,蜀汉的安全感也得到加强。

因为刘备修成正果,当了皇帝,史书中当然会用春秋笔法美化刘备,故意忽略刘琦的地位和作用。刘琦其实和刘备是同龄人,也是个有血性的人,并非《三国演义》中的那个酒色之徒。刘琦被史书刻意矮化了,刘备被描写成反客为主的英雄。

综上所述,鲁肃提出孙刘联盟,这其中的刘并非是刘备,而是在机缘巧合下经过数次转换才变成刘备的,在湘水之盟前,刘备一直是寄居荆州的客将身份。这一时期推动孙刘联盟的主导人是鲁肃。刘备死后,推动孙刘联盟的主导者是诸葛亮。联盟必须有共同利益,没有利益联盟分分钟会变成废纸。

在鲁肃看来,两分天下也是比三分天下更好,只不过形势不允许而已。周瑜天下名将又刚赢了曹操,自以为能压制刘备吞下益州,实际能不能做到谁也不知道,无非是鲁肃的战略更稳,周瑜的风险和收益都很大,后来周瑜死了就是形势变化,只能选联刘抗曹的鲁肃战略了。

那么鲁肃战略要成功(终极目标还是要统一),至少也得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孙权方有能力北伐并巩固淮河一线,事实上孙权从没有做到过。也许鲁肃死后,孙权认定己方短期内已经没有吞并消化淮河一线的能力,然后才选择背盟吞荆州,增加己方实力,这个战略选择既不荣誉又不大气,然而可能是最实际的,毕竟此时北伐成功的难度未必比周瑜时吞并益州低。

湘水之盟划清了势力范围,但是孙权还是不满足,只要孙权打合肥失败,他就会把眼光又转向荆州来,早期赤壁战胜后孙刘联军其实是三路伐曹,孙权北攻合肥,周瑜西攻江陵,刘备南攻荆南,只是没想到的是三路军,孙权以多败少,大败而归,寸土未得,周瑜卡在江陵一年多,反倒是刘备,因为有刘琦的关系和自己在荆州经营的威信,反而轻松拿下四郡,而且还能有余力派遣关张协助周瑜围城。

结果三路联军里,孙权军占两路反而战果就一个江陵,这是他们之前出兵路线选择错误。最后周瑜的南郡位置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突出部,周瑜真有信心能独自抗住曹刘的夹攻下还去西进益州?那周瑜直接晋级成了兵仙。

周瑜不借南郡给刘备,刘备确实是死局,只能向南边的交州发展,再转向西南从广西穿过贵州到达四川,这样黄花菜都凉了,这也就是刘备一定要借南郡的原因所在,这样的话,刘备势力确实做不大,但是孙权当时很难啊,整个长江防线全是孙权一个人在扛,孙权看到刘备占了荆南四郡,却没有一点战略压力。

再加上周瑜死了,孙权得找一个军事强人来对抗曹操,再加上鲁肃的支持,所以就把南郡借给刘备了。但要从整个天下的战略来看,天下只要三分,东吴在280年就不会灭亡,如果刘备一旦被消灭,东吴无法独自对抗曹魏的,还是要灭亡,这就是鲁肃的高明,他没有盯着刘备,而盯着整个天下,周瑜不同,周瑜既盯着刘备,又盯着整个天下,但是他的战略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相对来说,还是鲁肃的战略靠谱。

孙吴独自是无法和曹魏对抗的,必须找个同盟,诸葛亮也看到刘备也是如此,所以二人促成了孙刘联盟,两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应该抱团取暖,最佳策略是合力蚕食曹魏的地盘以壮大自己削弱曹魏,这个道理周瑜吕蒙陆逊不懂,关羽也不懂。因为弱小国家之间各怀鬼胎,而被强国逐渐吞并的事情战国就发生过,鲁肃诸葛亮算是读懂了战国历史。

(0)

相关推荐